国产大飞机有了“国产”气象保障

09.05.2017  13:25


                     

  5月5日下午2点,上海浦东机场,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缓缓滑向跑道,加速,抬升,如同大鹏展翅一般直冲云霄……..萦绕几代中国人的大飞机梦终于圆了!

当天,由气象部门与商飞公司联合组成的试飞气象保障团队,在不利天气条件下准确捕捉到2小时的“试飞窗口期”,成功保障c919安全执行首飞任务。

任何的成功都来之不易,没有偶然,没有巧合,没有幸运。

国产大飞机的出世是几代航空人近半个世纪的接力和新一代大飞机人“十年磨一剑”的结果。同样,首飞气象保障的成功,源于气象人对试飞气象保障技术的不懈探索,以及心系国家战略,主动服务、主动作为的勇气与智慧!

厚积薄发成功打开大飞机试飞“天窗

5日早晨,几乎全世界都在关注着中国首架国产大飞机C919能否在这一天首飞成功。然而阴云密布的天气却令人担忧。

飞机首飞存在着很高的风险,对天气条件有着严苛的要求,当天上午能见度和侧风均满足条件,唯独云不够高。

早上十点,试飞中心气象台里气氛十分紧张。短短半小时内,国家工信部副部长、C919首飞总指挥、副总指挥、总设计师等先后前来询问下午的天气状况。此时,上海市领导也在密切关注着气象条件。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围绕着“云底高度何时能从目前500米抬升到满足首飞要求的900米?”气象保障团队密切监测、综合分析,凭借此前一系列技术攻关产品和近两年来积累的保障经验,提出较明确的预报意见“14点左右云底高度将抬升到900米左右,有利于首飞,16点前后随着气温下降天气条件将转差。

接近中午,老天依然阴沉着脸。试飞中心主任、首飞机组观察员钱进对首飞时间仍然犹豫:“云底高度过低,飞机降落时容易看不清跑道,”他召集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漆梁波和试飞中心气象台台长蒋瑜再次确认“14-16时云底高度能否满足首飞条件?”在得到肯定的回答之后,机组最终决定将首飞时间定在14时,并确定在15点30分左右返回。

午后天空果然越来越亮,至14时,云底高度不断抬升至900米左右。15点19分,成功完成首飞任务归来的钱进表示对气象保障工作非常满意,并感谢气象部门的大力支持。

天窗”终于被打开,不能不说有老天对大飞机上天的眷顾,然而准确预测出试飞窗口期,更多依靠的是核心技术作底气。

                              主动担当追梦试飞气象保障“国产化” 

2014年,中国商飞公司ARJ21-700飞机远赴北美万里追云,终于完成了取得适航证前最关键的一项试飞科目——自然结冰试验。对于商飞试飞中心主任钱进而言,这来之不易的成功并没有让他倍感轻松:中国大飞机制造刚刚起步,未来的试飞任务源源不断,国外试飞不是长久之计。

彼时,上海气象部门正在率先实现气象现代化道路上披荆斩棘、探路前行。“气象工作不能只立足于部门发展,必须真枪真刀地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大局中”,基于这样的思维,新任气象局长陈振林与党组成员们达成共识:以需求为牵引,着力发展气象影响预报,提高气象服务保障的针对性。

2015年6月,陈振林主动带队来到商飞试飞公司,双方一拍即合,很快在大飞机的事业中找到了契合点——一国产大飞机试飞要由国内气象保障!

担当,需要有奋起直追的勇气,更需要脚踏实地、真抓实干。

对于气象部门来说,试飞气象保障是一项全新的挑战。试飞指的是飞机交付使用之前,对飞机进行飞行测试,采集飞机飞行数据,使飞机在交付之前处于最稳定的飞行状态。这就意味着试飞要先把 “危险”天气都试一遍。试飞气象保障人员不仅需要保障飞行安全,更要对不同的气象要素进行精确的预测,准确把握住特殊天气出现的窗口期,以确保大侧风、高温高湿、高寒、自然结冰等试验科目能够顺利完成。

同年10月,上海气象部门和商飞试飞中心联合成立了试飞气象工程研究中心,聘请国内外航空、试飞、气象领域的资深专家组成科学指导委员会,挑选双方的骨干预报员、飞机设计师等组建试飞气象保障专业团队,瞄准试飞气象保障核心技术,开始了试飞气象保障“国产化”追梦之旅。

                                攻坚克难摸索特殊天气下的试飞规律

2015年,试飞气象保障团队从最难的科目“自然结冰试验”着手,对ARJ21-700飞机此前在北美、乌鲁木齐开展试验的个例进行非常细致的对比分析。据参与该团队的上海中心气象台预报员李佰平介绍,“刚开始完全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尝试吸取了美国在这方面的一些好的技术方法,并结合气象部门在数值预报等方面的技术优势,逐步得到适合于民机试飞的自然结冰潜势预报新方法,最终有效减少了空报的概率,以尽可能避免飞机飞上天却结不到冰的情况。

2016年,团队联合中国气象局人影中心等单位在安徽安庆首次开展飞机结冰综合探测试验,对过冷水、结冰等云物理参数进行采样,成功收集到大量试验数据和资料,为找到我国飞机自然结冰试飞试验的适合区域和季节奠定了基础。

与此同时,试飞气象保障团队还依托各自的资源优势,对全国范围内的机场气象条件进行大数据分析,并不断追求创新,基于高分辨率数值模式自主研发出一系列试飞专业影响预报产品,例如针对大侧风试验研发了机场精细化风向风速和阵风预报产品、机场单站时间剖面和高空温度对数压力图预报产品等。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虽然在试飞气象保障技术的研究上依然存在着重重难关,但每一次的创新突破都让距离梦想的脚步近一些、更近一些。

就在刚刚过去的4月,试飞气象保障团队还在内蒙古锡林浩特精确“捕获”五次满足试验条件的大风过程,不仅成功保障了国产ARJ21-700飞机地面大侧风试验成功,更创下国内大侧风试验风力最高和风试验周期最小两项纪录,为后续C919飞机开展侧风试验积累了丰富经验。这意味着气象人在追梦试飞气象保障“国产化”道路上已经迈出了坚实的第一步。“然而相比国外试飞气象技术水平我们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在5月5日最激动人心的一刻,漆梁波和蒋瑜均表示,下一步为C919适航取证做好气象保障才是更严峻的考验, 气象保障团队将继续全力以赴攻破难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此刻屈原的诗或许最能表达出气象人将不忘初心,继续逐梦前行,开启服务国家战略新篇章的坚定决心。   (王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