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报:大学生在M50园区试水摆摊卖创意

06.11.2014  15:06

  青年报记者 刘昕璐
  本报讯 粘土徽章、精品文创用品、立体卡片、多肉植物、手工折纸钱包……来自同济大学的18个创意团队近日在普陀区M50创意园区摆下摊位。一天下来,累计销售额达到4427元。长期以来,很多大学生创业项目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难以承受真实市场风雨,此举就是为了感知何谓真实。
  青年报记者在现场看到,琳琅满目的创意小物,都承载着同济学子的满满诚意。以“脑洞盛开”著称的“织脑”,古灵精怪的小印章令人会心一笑;成功结合传统陶瓷与同济元素的“瓷啦设计工坊”,精致细腻的樱花镜在同济大学樱花季大红大紫了一把;坚持纯手工打造每一份银饰的“”,巧妙的设计与严谨的制作让商品堪称艺术品;以植物漂流为创意,营造绿色生活的“青个”盒子;以跨语言文化交流为目标的“Hipengyou”平台……每一个团队都独具匠心,每一个商品都好玩又实用。
  然而,挑剔的顾客让18个校园创业明星团队感受到了真实的市场。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王同学表示:“原来在学校卖自己的纪念品几乎不需要吆喝。可来到这里不一样了,我不断向顾客解释同济精神啊、理念啊等等。看来,现实的市场和校园还是太不一样了,以后我们要考虑如何将我们的同济精神市场化的问题了。
  来自管理学院的杨同学也是第一次在创意集市上售卖。他坦言,前期对市场的调研太少了。长久以来,校园的创新创业多来源与实验室、学生的日常需求,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商业化手段和实践的机会,使很多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成了“温室里的花朵”,难以承受真实市场的风雨。
  此次,由同济创业谷联手其他单位在M50举办创意市集,就是专门为高校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提供的一个真实实践平台。同济大学团委副书记杨旭涛说,高校通过与不同的商业机构联合,引导大学生创业团队走出校区的“温室围墙”,进入城区“真实市场”,以“干中学”的方式,进入市场、了解市场、适应市场,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
   http://app.why.com.cn/epaper/qnb/html/2014-11/06/content_229158.htm?div=-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