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300余支团队赴全国各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

27.08.2021  13:04

从党的诞生地上海到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深圳,从十年坚守的纺织援疆到艺术“破圈”的非遗传承,从区域联动的城市精细化治理到深入田间地头助力乡村振兴……今年夏天,3600余名东华师生组成365支社会实践团队,他们立足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重要历史节点,走进基层、深入一线,精准对接需求,足迹遍布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社会大熔炉”里“自找苦吃”,在学思践悟中找寻真知。

  在党史学习“最前沿”赓续红色精神

学校围绕“献礼百年奋斗路 初心不改再出发”主题,引导师生深入党史学习“最前沿”,以沉浸式走访调研为主要形式,结合剧本杀、互动情景剧、VR等青年人喜闻乐见的方式学习党的百年奋斗征程、讲好红色故事、传承党的红色基因。

管理学院赴重庆市渣滓洞学习和弘扬江姐精神。他们通过查阅史料,深刻了解百年来女性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等时期不可忽视的贡献。华英苑将“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理论宣讲的舞台搬进“爱心暑托班”,有效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摇篮化”。化工生物学院赴北京市、陕西省延安市的红色景点进行拍摄,用镜头讲述红色故事。外语学院走进新疆,走访“时代楷模”拉齐尼·巴依卡的父亲,聆听一家三代生死戍边的感人故事,并依托共青团中央光华科技基金会等单位联合发起的“公益书海工程”项目,筹集4000余册书籍,建立喀什市首个“党史丝路图书馆”。

  (管理学院赴重庆市渣滓洞学习和弘扬江姐精神)

  (华英苑在“爱心暑托班”为小朋友授课)

  (化工生物学院在中国政协文史馆取景)

  (外语学院在新疆开展“红领巾”小课堂活动)

在知行合一“第一线”践行时代责任

东华师生在社会实践中始终坚持问题导向,主动深入基层、深入一线,不怕苦不怕累,在实践中脚踏实地、实事求是地做调研,通过实践求真学问、长真本领,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机械学院深入上海市渔墩村,参与设计渔墩村经济与文化发展方案,打造渔墩特色品牌。人文学院聚焦外卖行业,详细梳理相关法律文件,为上海市外卖行业良性发展提供参考依据。理学院走进上海市高桥镇,探寻绒绣精湛技艺,在实践中进一步了解并传承非遗文化。信息学院赴四川省成都市深入调查蜀绣现状,为蜀绣传播和“非遗”保护贡献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实地走访上海市腰泾村,通过观察和访谈形成调研报告,为助力乡村振兴提供政策建议。计算机学院深入社区,为居民义务提供维修手机和电脑等服务,践行志愿者精神。

  (机械学院赴上海市渔墩村参观调研)

  (理学院赴上海高桥镇探寻绒绣技艺)

  (信息学院赴四川省成都市调研蜀绣现状)

  (马克思主义学院调研走访上海市腰泾村)

  在学思践悟“主战场”锤炼过硬本领

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课堂”。学校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师生结合专业优势,挖掘理论深度,拓展学习广度,探寻专业所学与社会所需的平衡点和契合点,在学思践悟中锤炼过硬本领。

服装学院赴上海市嘉定区开展“绘就乡村新画卷”社会实践,探寻蓝印花布的起源,保护和传播传统服饰文化。纺织学院深入新疆棉纺企业,通过授课培训、企业调研等方式助力新疆纺织产业转型升级。环境学院对上海沿海地区滩涂植被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居民对滩涂资源的了解和保护,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实践。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围绕“门神”元素,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通过艺术设计弘扬“国潮”文化。材料学院赴浙江省宁波市调研服装科技企业,深入了解经营模式、销售策略及行业发展,进一步认识创新能力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服装学院赴上海市嘉定区探寻蓝印花布起源)

  (纺织学院用纺织专业知识助力新疆产业升级)

  (环境学院实践团观察滩涂植被并采样)

  (上海国际时尚创意学院学院将“门神”元素融入设计)

据悉,校团委为保障暑期社会实践的顺利开展,依托“锦绣丝路”实践育人工作室举办9场“知行论坛”系列讲座,实现社会实践团队培训全覆盖,并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社会实践动态。截止8月23日,微博平台#爱东华,爱实践#话题阅读次数已达1517万次。师生纷纷表示,他们在暑期社会实践中厚植家国情怀,增长见识才干,实现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