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竹园区团委书记刘萍:把工作做到企业和青年的心坎里
一身整洁的白衬衫,一枚红灿灿的团徽佩戴在胸前,这是记者初次见到上海紫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团委书记刘萍时的场景。不知不觉,刘萍已经在紫竹园区从事团委工作七年多了,从最初外企青年对团组织的归属感不强,甚至排斥,到现在主动找上门和团委一起开展活动,刘萍坦言,这一路走来累并快乐着。
图片说明:刘萍和园区企业代表讨论活动情况。
创新手段开展团建建一家一定要活一家
因为紫竹高新区入驻企业多为外企,外企管理者因自身工作经历及教育背景,对团组织工作和公益的理念也都不太了解,使得建团工作在开始之初遇到极大困难。但刘萍并未因此却步,在走不进外企大门之后,她转变思路,从基层着手开展青年实际需求调研。
“以前我以为团委工作就是喝喝茶、看看报,实际完全不是这样。我给自己定了目标,建一家一定要活一家。”刘萍说。为了做好团委工作,每天中午,她利用休息时间在紫竹高新区餐厅,主动和青年们搭话,了解青年心声。感情上的纽带,就这样一点一滴开始了。
在发现外企青年有公益文化需求后,刘萍大胆的开拓团建思路,筹建了“紫竹青年志愿者联盟”(紫米团),以青年志愿者工作为抓手,用长达两年的时间全职开展公益活动。除了举办农民工助学、“净滩淘金”、下地做农活、环保趣味运动会、垃圾分类回收等小型活动外,刘萍还组织青年志愿者参与社会创新之“DIYMYCITY”行动,定期组织青年为社区老人开展电脑培训、节日慰问;还协助英特尔、京滨电子、晟碟半导体公司的志愿者们在紫竹滨江公园和紫竹中学开展植树节植树等主题公益活动,形式多样,数量繁多。
渐渐的,参加活动的外企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企业纷纷主动找上门,要在本企业成立团组织,企业的HR们主动联系团委希望能一起开展活动,团委的名声逐渐在园区里流传开来。现在一提起刘萍,园区里的员工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截止到2016年12月,紫竹高新区已建立团组织35家,其中团委1家,团总支3家,团支部31家,在外企中建立团组织覆盖率达到80%。
以创新手段开展团建工作,对青年产生积极影响力的紫竹团委也因此荣获2015年上海市五四红旗团委称号,团委书记刘萍获上海市青年五四奖章、上海市志愿服务优秀组织者。
刘萍和同事在“幸福5号”整理书架。
为企业定制个性化课程让团建可持续化发展
眼看着参与建团的企业越来越多,刘萍在高兴之余,也泛起了愁。“建团而无团建,没有足够吸引大家的持续的活动项目,是不可能持续发展的。”刘萍说。
针对园区大部分外企对社区文化和员工培训等服务的需求,2014年,高新区团委建立了小班化精品青年成长课堂“紫梦课堂”,根据对园区白领青年的了解,刘萍同志带领的团委为青年举办课堂时间安排在“午间一小时”,符合园区白领的实际工作需求,充分利用时间的同时亦不为青年白领添负担。
考虑到白领的工作和生活需求,刘萍同志精心设计了“工作技能”、“生活艺能”、“亲子育儿”三大主题的“紫梦课堂”,得到了园区的广泛欢迎。
其中,“工作技能”课堂,是围绕企业实际培育工作技能的相关课程,是刘萍针对企业的不同文化需求,专门为企业量身定制课程。比如,企业需要务方案写作的培训,团委就牵线搭桥,邀请高新区企业微创软件公司运营经理、Office讲师举办《商务方案写作与演示之如何美化PPT》专场课程;企业需要开展媒介运营方面的宣传培训,团委就举办《互联网媒体下的微信公众号》等课程。这些活动服务到了企业的心坎里,既符合企业的需求,又调动了年轻人的兴趣,让团委和企业真正走到了一起。
“虽说身为团委书记,但更多时候刘萍是一个小工的角色。”上海微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的青年志愿者代表武志婷说,“比如活动群里有人询问时间地址,活动细节什么的。其实这些答复工作我们做就行,但她还是很细心的帮大家解答。她对团委工作是真心的热爱和付出。”
在众多活动中,让刘萍最心心念念的还是“小橘灯”朗读服务活动。志愿者们定期为外来务工子女上阅读课,为孩子们点燃“阅读”光芒,已持续了三个年头。
刘萍告诉记者,“现在,很多企业都主动联系我们,做课程做活动。说明我们的工作得到了他们的欢迎和认可。首先,要摆正自己的位置和观念,团委就是为园区年轻人服务的,不是高高在上的。服务好园区的青年人,和企业做好沟通,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
现在,每年年末,团委都会召开专门会议征集并商定下一年课程主题,确定全年“课程菜单”,最终通过团委“青春紫竹”微信公众号面向全高新区青年报名。
随着志愿活动陆续得到广泛认可,高新区团委在园区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幸福5号”公益实体空间,夯实了团工作的基础。“幸福5号”作为团的紫竹青年中心、工作阵地,除了为青年凝聚做出巨大贡献外,也是对青年进行有效培训、培养的实体单位。
刘萍牵头成立的公益流动图书馆——“幸福图书馆”定期在“幸福5号”开展读书沙龙,吸引了一大批积极优秀青年深入到团的组织中,树立新时期新青年的积极能量。刘萍说,“团委工作得到了大家的认可,也见证了我这七年的付出和努力,年轻人需要有活动的载体,这份工作也让我自己实现了职业的认同感和自我价值”。
来源:东方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