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大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成争论话题
《三国演义》充斥着阴谋诡计,权术心机,尔虞我诈,《水浒传》中满是打家劫舍、落草为寇、占山为王;《红楼梦》刚刚出现时被定为淫书,对性欲说还休的描写,会激发孩子对性的不当兴趣,而《西游记》讲述的其实是深厚的佛法和人生,远非孩子所能理解……这两天,包括四大名著在内的经典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成为人们争论的一个热点话题。
对于经典名著是否适合孩子阅读,今年刚刚获得安徒生童话奖的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等学者态度很坚决,他们说,如果真的以这样的标准来读书的话,那么不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无书可读了。更有学者称,这样人为地为经典赋予自己的“价值观解读”,真实地反映了当代家长无处不在的焦虑。
“大家都这么读书,那世上就没书可读了”
曹文轩坦言:“要说四大名著这样的经典会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那我要说,大家都这么读书,那这个世界上就没有书可读了。”
曹文轩说,我们小时候没有书看,也是看《水浒传》等四大名著的,要说价值观,我们当时从《水浒传》中只看到的是正义,如果一定要将《水浒传》读成一味江湖义气,只是打打杀杀,那成年人也不应该看《水浒传》———为什么青少年不能看的“三观”有问题的书,成年人就网开一面可以看呢?
他说,自己写作的时候是把作品当作艺术品来写的,考虑更多的是文学性和艺术性,一心一意只想把它写成一部艺术品,不会考虑到读者究竟是谁,但是“我不喜欢那些社会或者世界的黑暗面,我也不想写这些黑暗面,所以我总是尽量避免这些负能量的内容,更多地写正能量的内容,这也许就是我的作品会被归为儿童文学类的原因吧。”
在畅销儿童小说《沐阳上学记》作者、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萧萍看来,“很奇怪都现在这个时代了,还会对四大名著有这样的评论,什么《红楼梦》最开始是淫书,《西游记》的深层含义是佛法,《水浒传》只有江湖义气砍砍杀杀,《三国演义》尽是欺诈,说这些话的成年人应该反思自己是否初心还在,自己是否还有赤子之心。”
萧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你们大人觉得三十六计是欺诈,对于孩子来说,三十六计里的故事多好玩儿啊!”她曾经在儿童阅读推广时为孩子们读过三十六计的故事,小朋友们因为“金蝉脱壳”这样的故事笑开了怀,还有小朋友自己改成“脱皮逃生”。“孩子们眼中看到的是小动物生存的机智,根本不会看到什么狡诈。”
而且,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儿童阅读是凭直觉,他们打开《红楼梦》,那一长串人名、亲戚关系就会把他们绕晕了,根本搞不清。这也是为什么《红楼梦》在小学生中市场不大的原因。至于中学生,他们在情感方面有一些懵懂的向往,这个时候需要的是成年人的引导,以及家长、老师和他们对刚刚萌发的美好情感的坦诚探讨,而不是圈定阅读范围。
我们要提防的不是经典名著,而是改写的“二手货”
“孩子读书不是为了接受教化,而是感受美好,孩子看本书,家长都有那么多的担忧,把自己的价值解读赋予书本,倒是毫不担忧自己影响了孩子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的发展,这真是当代家长焦虑症的典型表现。”萧萍忍不住说。现在的家长有着各种担心,担心孩子看了武侠小说便会打打杀杀;看了言情小说,便会“早恋”。这实在是低估了孩子的智商与判断力。
她认为,阅读是唤醒孩子内心小种子的一种方式,读书是为了与美好的东西相见,是了解这个世界的玄妙。“你可以坦诚地告诉孩子什么是好的,不要过度解读,并且能够和他真诚地交流阅读感受,那么孩子自然会形成一定的阅读品位,自然有自己的选择趣味。而一味地划定禁区,到了他自主选择阅读资料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控制他看什么。”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连续多年担任上海高考语文阅卷中心组组长的周宏说:“名著之所以经典,在于它的语言,它对时代的反映,它对人性的洞悉,它宏大奇美的想象力,流传至今也是因为经历了历代人民审美和智慧的选择。”在他看来,如果书里有了打打杀杀就会影响孩子的价值观,那么这个世界早就变得糟糕之至,人类早该灭亡了。
周宏称,因为家长的焦虑,所以我们将阅读赋予了很多的功能,例如:提高智商的功能、思想教育的功能、价值观形成的功能,甚至性教育功能。“其实阅读就是阅读,感受名著中的美好,甚至也可以是《红楼梦》中的各种美食美服,是《水浒传》里的豪放。很多家长,包括一些教学界学者最大的缺陷,就是总认为孩子需要我们给他们适合他们年龄段的东西,认为孩子只能接触那些我们认为适合他们成长阶段的书籍或者是学习内容,其实根本不是这样。”
在周宏看来,我们应该警惕的是那些名著改写的“二手货”———本来名著经典就不是体现在情节上,而是体现在名著所独有的“气场”,如果去掉“气场”只留情节,这算什么经典?!让中小学生把有限的时间花费在那些“二手货”上,那才是对孩子极大的残害。“其实经典读不懂也没有关系,你把适合孩子懂的教给他,让他产生对经典的兴趣就行了,以后长大了再读,自然会有新的感受,那些到处推荐的缩写的‘二手货’,才值得批评!”
四大名著是国人的文化生存方式,中学生必须了解
四大名著不仅仅是文化作品,更是代表了中国人最基本的文化生存方式,对于学生来说,是必须要了解的作品。复旦附中语文特级教师黄荣华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千万不要让反传统成为我们的传统,这会害了我们的孩子。
黄荣华说,现在的中学生,阅读范围太有限了。要知道,中华民族至今的繁盛有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和民族精神在其中,而四大名著显然就是从普通人、草根英雄、精英英雄和神魔故事这四个维度,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文化。除此以外,《世说新语》、元曲、明清笔记小说等也都是优秀的传统青少年读物。
据了解,现在中小学的推荐书目中除了四大名著,还有《史记》《论语》《孟子》这样的中国古典名著和《莎士比亚全集》《悲惨世界》《羊脂球》《瓦尔登湖》这样的世界名著。而新阅读实验发起人朱永新,曾组织推荐了《中国小学生基础阅读书目》,包含30本基础阅读书目和70种推荐阅读书目,按小学低、中、高学段,分别精选出文学、科学、人文类各若干本。其中既有《千家诗》等文学名著,也有《中国神话故事》《千字文·三字经·弟子规》《昆虫记》等人文和科普图书。今天他组织的首届领读者大会在北京举行,也将讨论少年儿童的阅读书目。
争论缘起北大秦春华署名文章
这个话题争论的缘起,是北京大学考试研究院院长秦春华发表了一篇署名文章,他在文章中提出,四大名著都不适合孩子阅读,甚至连三十六计也充斥着阴谋诡计,是教孩子欺诈,没有诚信,而田忌赛马这样的故事并不适用于当代社会的日常生活,否则会严重损害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任和社会和谐,倘若孩子过早接触这些阴谋诡计,对他们的心灵成长非常不利。
秦春华上网搜索了那些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经典的名单,发现大多数是四大名著和世界文学经典,在他看来,翻译的文学经典很难让孩子从中体会汉语文学作品的魅力,更不用说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他说“当我给女儿读‘弗吉尼亚的兔子’时,完全不知道‘弗吉尼亚’对她而言意味着什么,我倒宁愿给她讲讲‘宁夏的兔子’,起码她知道那是爷爷奶奶住的地方……”
秦春华认为中国缺少适合儿童阅读的文学经典,而外国的文学经典因为翻译问题,也不适合孩子阅读。他提出,大学里从事现当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们应该承担起引导社会关注孩子文学阅读生活和体验的社会责任。从事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学者、从事现代文学研究的学者以及文学创作者应该携手合作推介适合孩子阅读的文学作品。出版界则应该认识并承担自己的文化使命,不能为了经济利益而放弃了自己的道德责任和教育责任。
来源: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