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砸“四大反导武器” 美军百亿美元打水漂

09.04.2015  09:27

图为空中激光武器的作战模拟图。

  代价高昂的失误已成为美国导弹防御署的重要特点,而五角大楼要靠该署保护美国军队、舰船和本土。据《洛杉矶时报》透露,过去10年来,导弹防御署已经为四个项目耗资将近100亿美元,而这些项目被证明为不可行,最终被废除或搁置。

   空中激光武器

   (代价:53亿美元)

  在敌人发射导弹之后,并在发射诱饵弹之前,由波音747改造成的武器将发射激光束,摧毁敌人导弹。这台空中激光武器由诺斯公司制造。它装备有瞄准仪器,只要将一个垒球大小的发射孔对准来犯导弹的外壳,所发出的氧化碘激光即可将远在数百英里外的导弹摧毁。

  2004年,美军曾成功试验了这款激光武器。激光试验只持续了0.1秒。当时,美国国防部导弹防御计划局发言人基斯·安格莱德在加利福尼亚州的爱德华空军机场的庆祝仪式上,赞扬空中激光拦截系统的成功是“一个胜利的里程碑”、“它证明我们的防御系统是有效的”。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的国防部武器负责人菲利普·科伊尔也说,这项成功具有重要意义,但要使整个系统完善,路还很长。

  事实证明,国防部当时的预测太过乐观了。由于激光束难以在足够的距离之外发射,飞机只有在靠近敌人边境的地方飞行才能发挥作用。但那样做的结果是让波音747处于无法防御防空导弹的攻击状态。经过10年测试之后,该项目被取消。2011年12月下旬,美国国防部决定终止空中激光器研发项目。在此之前,该项目总耗资超过50亿美元,并且进行了数次弹道导弹拦截试验。

  2012年2月14日,波音公司的空中激光武器试验平台在加利福尼亚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进行了最后一次试飞。

   动能拦截器

   (代价:17亿美元)

  动能拦截器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美国“战略防御倡议计划”的实施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武器,主要用于防御洲际导弹和反卫星武器。动能拦截弹由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动能拦截器” ( KKV)两大部分组成,借助动能拦截器高速飞行时所具有的巨大动能,通过直接碰撞摧毁目标。发展动能拦截弹技术的关键,是发展能够与目标直接碰撞的动能拦截器。

  这项技术的最大缺陷在于,那些在敌人导弹发射初期就能将其摧毁的火箭太长,根本无法在军舰上发射;如果在陆地发射,它又必须设置在太靠近目标的地方,因此很容易遭到攻击。经过6年开发之后,该项目在2009年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