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器官有用,我们就捐器官! 如果器官不能用了,我们就捐遗体!” 记华山医院2017年首例器官捐献者陈先生

04.01.2017  13:46

2017年元旦下午,华山医院手术室里,医务人员和陈先生的亲人围聚在陈先生的身边,向他鞠躬、致敬和告别。随后,陈先生健康的一对肾脏和一对角膜被移植到了2名尿毒症患者和2名失明患者身上。从2017年的第一天开始,4名患者和他们的家庭开始了新的生活。49岁的陈先生也成为上海市第276例、2017年首例器官捐献者。

陈先生是个非常普通的上海市民,每天上班下班,喜欢抽个烟,喜欢搓个小麻将,偶尔和朋友喝个酒,平时也没有什么病,几乎也不看病,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女儿很懂事,去年大学毕业,自己找到了工作,开始自食其力。不曾想,2016年12月30日晚上10点半,陈先生突感剧烈头痛,在朋友的帮助下,叫了出租车到了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在车上还能说话对答的陈先生已经完全没有了知觉,送进抢救室的时候心跳、呼吸都停止了。经过心肺复苏、气管插管,陈先生的生命体征靠机器和药物维持,紧急头颅CT显示,陈先生脑干大量出血,无法手术。

值班的脑外科赵主任和闻讯赶来的女儿谈起器官捐献的事情,曾经在电视节目里看到过器官捐献的姑娘觉得,既能让父亲的器官留存下来,又能帮助苦苦等待器官移植的患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她的想法也获得了随后赶来的母亲、大伯和伯母的赞同,他们也是从电视节目里知道器官捐献这个事情的。

31日凌晨3时,华山医院OPO协调员蔡国玮老师接到赵主任电话后,赶到了宝山区中西医结合医院。上午9点半,陈先生转入了华山医院中心ICU。1月1日下午,在完成器官捐献法律文书签署、脑死亡院内院外专家鉴定、伦理委员会同意等一系列严格的程序之后,陈先生被送进了手术室。

由于陈先生发病急、病情重、进展快,曾经一度生命体征不稳定,医生担心可能会无法维持器官功能而使捐献失败。但是,深明事理的母女非常理解,表示“如果器官有用,我们就捐器官!如果器官不能用了,我们就捐遗体!这是一个普通人对社会的最后贡献,非常值得去做!”

为了生命的延续,一群本该休息在家欢度元旦的医务人员紧急动员,从四面八方赶到医院,怀着对生命的尊重,严谨、有序、迅速地完成所有严格程序。在器官分配后,其他接受器官的兄弟医院医务人员也紧急动员,成功完成了移植手术。

1月3日,当这一对善良的母女听到移植手术全部成功的消息后,悲戚的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意。她们觉得,相心比心,等待移植器官的日子太难熬了,她们的这个决定做对了。只是,她们还不习惯一个太平凡的人成为新闻人物,所以,要求把名字隐去,只写一个姓,既弘扬了正能量,又是一个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