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定区评出"十佳乡贤":能断家务事 会解群众忧

17.04.2015  13:50

  

  张金龙腾出自家房屋创办“客堂汇”,同时面向青少年举办暑期读书活动。(资料)

  “阿拉碰到麻烦事,总归寻到‘老大人’来帮忙。伊拉讲啥,阿拉老服气额。”昨天,嘉定区评选表彰了十佳乡贤,他们就是乡亲们口中的“老大人”(即老娘舅),口碑好,威望高,是正派公道、热心公益的长者。十佳乡贤中,最年长的已84岁,最年轻的56岁。

  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嘉定区的很多自然村落逐步变为居民小区,但乡贤文化并未没落。当地老百姓遇到邻里矛盾和纠纷,常请“老大人”出面调处,往往能迎刃而解;很多大道理,经“老大人”一说一唱,也总能春风化雨、滋润心田。

  乡间威望高客堂搭平台

  在农村人家,客厅被称为客堂间,乡亲们常在农闲饭后聚集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在徐行镇钱桥村,退休老党员、75岁的张金龙腾出自家一百多平米的两间客堂和大院等,创办了一种新模式“客堂汇”。在这个平台上,张金龙为乡亲们办了许多事情,如商议修马路装路灯、请名医来会诊、办元宵灯会等。张金龙由此也成为一名远近闻名的乡贤。

  据悉,嘉定区十大乡贤大多是退休公务员、教师、成功企业家等,由各村镇和群众举荐选出。“乡贤们都接地气、聚人气、扬正气。”在嘉定区委宣传部部长林峻看来,像张金龙这样的乡贤成长于乡间,有较高威望,掌握着民间话语权,他们可以成为基层社会治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新支点。政府应该发挥乡贤的纽带作用,使得上情下达明政策、下情上传解民忧。

  嘉定区还为乡贤积极搭建“接地气”的平台,发挥他们的影响力和正能量。比如,外冈镇的村、居委会成立“老大人工作室”,为乡亲们化解矛盾;华亭镇开播“连心小广播”,请乡贤做主播,为村民传达政策,同时听取村民需求等;还有一些镇和社区开出睦邻会所和沙龙,小区里开出睦邻点,成为老百姓的聚会点和议事点。

  办事很靠谱矛盾得化解

  72岁的乡贤龚学清是外冈镇杏花社区“老大人工作室”负责人,做过30多年教师的他干起事来格外耐心。

  前不久,冈峰新苑居民老杨激动地来找“老大人”,控诉楼上邻居老施三天两头泼菜汁和污水,全落在自家阳台上,“吵了不晓得有几回,可他就是不改。”龚学清听闻立即赶过去,事实果然不差。可80多岁的老施也“吐苦水”:自己腿脚不利索,出门倒垃圾很不方便,“老早农村里,这些东西不都是往外倒吗?

  龚学清和另一位“老大人”,一人扛来梯子,一人爬上窗台,用刷子蘸上碱水,对着窗台、雨篷上的污垢反复擦洗近一个小时后,方才清除干净。面对此情此景,不仅是老施,就连受害者老杨都不好意思了。乡贤用无声行动化解了矛盾。

  65岁的乡贤管虎奎退休前曾任菊园新区综治办、信访办负责人,退休后成立老管工作室,就设在菊园社区事务中心二楼,专门帮助老百姓解决民生问题。去年,某小区的十几名居民代表找到老管诉苦:由于小区菜场搬迁,通往另一个菜场的路又没打通,买菜特别不方便。

  老管实地走访后,向有关部门提交报告,并提供了解决方案,之后又前前后后跑了多个部门。在他的努力下,相关部门在通往小区北面菜场的方向终于修建起一条柏油马路,解决了4000多户农民动迁户买菜难的问题。让老管想不到的是,因为他办事靠谱,不少前来求助的群众最后成了工作室的志愿者。

  快板倡新风书画传典故

  十大乡贤中,还有一些是草根文化人,他们用乡亲们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文明新风。

  “官僚主义轻飘飘,高高在上发号召,好似皇帝圣旨到……”嘉定工业区海伦小区居民忙着说唱排练的《“四风”害处多》,是由73岁的乡贤陈延仁自编的快板。居民们说,老陈的创作接地气,学起来很有意思。

  陈延仁曾是数学老师,退休后开始创作草根文艺。不管是文明新风、传统美德,还是政策法规、新闻事件,老陈都能原创一把,用歌曲、戏曲、说唱、快板、相声、话剧等形式演绎出来。乡亲们听得连连点头拍手。在老陈看来,给乡亲们光说大道理没用,用草根语言和多种形式包装,才能易于接受并流传开来。

  84岁的王元昌是十大乡贤中的最长者。最近,擅长书画的他编写了一本小册子《安亭镇三字经》,并配上自己创作的插画。三字经中,从古至今,将安亭镇名人、孝子、家训及美德故事等娓娓道来。王元昌还会定期到各社区和居委会开讲,通过一个个故事传播安亭文化。

  王元昌感慨,现在传统文化离一些年轻人越来越远。“我是长者,应该身先士卒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也算为后辈们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