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立宏:用马拉松精神站好每一班岗

07.07.2016  15:50

  据《劳动报》报道,不规则的三岔路口,一侧的非机动车违法事故刚处理完毕,一路小跑着的交警又转身跑向另一侧,每一天的早晚高峰,人们都能在新闸路万航渡路路口,看见一名精神抖擞的交警不间断地在这里“折返跑”。警哨响亮,双臂挥动整齐有力,他就是静安交警支队五中队的交警唐立宏。

  在交通大整治中苦干3个月后,这位57岁的老警察依旧保持着充沛的体力与旺盛的工作热情,他的精气神让许多年轻同事都自愧不如。老唐告诉记者,交通大整治就如同一场马拉松比赛,在职业生涯的最后阶段,他正在全力冲刺,“站在路口,老百姓都用眼睛在看着,我要对得起穿着的这身警服”。

   工作中受过3次大伤

  今年57岁的唐立宏在交警岗位上干了整整13年。很少有人知道,其实,他是“最帅交警”陈栋的师傅。相比徒弟的年轻帅气,这位老警察身上散发出的是一种稳重与老练。

  “交警看似威风,做过才知道有多辛苦,风里来雨里去,吸完雾霾吸废气,一不留神‘咕隆咚’。”喜欢自创顺口溜的老唐这样告诉记者。之所以深有感触,和他的经历有关。在担任交警的13年里,他就在工作中受过3次大伤,一次骑摩托为躲避踢球的小孩,膝盖严重擦伤,伤口深可见骨;第二次在路口指挥交通,遇到大货车司机边开车边打电话,把他肩膀撞伤,握力受损至今没有恢复;还有一次处罚违法停车,被人一肘打掉4颗门牙,满嘴是血倒地不起,路人们都看不下去,9个人帮着追行凶者。

  相比身体受伤,让老唐更痛的则是心里的“”。老唐说,在交通大整治前,执法环境不好,特别是在处罚行人与非机动车时,经常遇到对方“翻毛腔”,边上的看热闹起哄的人多,帮交警说话的人少,让违法者更加肆无忌惮。在许多次执法中,违法者对着老唐大爆粗口,难听到极点,老唐虽然生气,也只能强忍怒火,下班后再想办法把“胸闷”慢慢消化。用各地乡音化解执法矛盾

  即便如此,老唐却始终保持着对于交警工作与热爱。看着老唐在路口奔跑指挥,很难相信这是一位马上就要退休的老交警。“别人说我是50岁的年龄,40岁的心态、30岁的身体。”老唐说,这与他良好的心态有着密切关系。

  每天早高峰上岗前换上警服,老唐就会站在镜子前,提醒自己是一名人民警察,必须谨记警察的使命与责任。“一言一行都代表了政府形象,不能带着情绪上班。”老唐说。

  老唐的语言艺术在队伍里也说出了名的,尤其是沟通能力。执法中,老唐总是可以把违法者说到心服口服。晚高峰的下午,一位外地口音的违法者被拦下时怒气冲冲,才过了几分钟,他居然笑着接受了处罚。原来,从老唐嘴里冒出几句家乡话,虽然也是教育批评,但熟悉的乡音让抵触情绪消除大半。因此,老唐每次和对方沟通时,总会先习惯性地问一句:“你是哪里人啊?”平日里,他也喜好自学一些方言,从而化解执法中的矛盾,减少对立情绪。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

  除了“软件”之外,老唐还不断提高自身“硬件”设施。他之所以有着超越年轻人的旺盛体力与热情,都归功于坚持不懈的锻炼。老唐从2003年开始练习长跑,至今已有14年。今年以来,他已经完成了1次全马、70次半马,每月的跑步历程都超过100公里。执法者在交通大整治中即需要充沛的体力,更需要迎难而上的勇气,这是老唐始终秉承着的一种精神。

  眼看就要退休,老唐却越来越忙。除了参与交通大整治,平时他还要带徒弟、上安全课、为交通宣传写剧本、演小品、拍微电影。在老唐看来,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青年是积蓄能量的预备跑,中年是坚持不懈的巡航跑,而他现在则到了最后的冲刺跑,他非常珍惜交警工作的每一天,这是他所钟爱一生的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