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上海交大唐克轩团队宣布青蒿产业化研究获重大突破

28.10.2015  18:23

随着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被授予诺贝尔生物医学奖,青蒿素又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昨天,上海交通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唐克轩领衔的研究团队宣布,该课题组采用代谢工程策略培育高含量青蒿素青蒿在产业化研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将有望颠覆青蒿素行业的原有模式,解决全球青蒿素低价、供应不稳定的难题。  

据介绍,近年来,受国际新型青蒿素合成技术的冲击以及国内原料品种和种植规模的制约,我国青蒿素价格一路走低。青蒿素价格降到每公斤1200元,远低于企业生产成本,青蒿干叶价格更是创下每公斤5元的历史新低,极大地挫伤了农户的种植积极性。同时,由于青蒿素传统产地多为山地,无法形成规模化、机械化的集中种植,因此现有青蒿是以农民自发种植为主,整个市场混乱无序。建立低价、高产的青蒿原料基地成为行业的当务之急。  

要解决当前国内青蒿行业的困局,就需要改变现有的农户零散种植的模式,实现规模化、机械化的基地种植模式。而这需要开发出能在平原地带,尤其是利用率不高的滨海盐碱地正常生长,且含量可比美其原产地山区的青蒿新品种。  

在国家科技部“863”生物反应器重点项目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的支持下,上海交通大学唐克轩教授领衔的研究团队通过10年多的研究,先后获得了含量达1%-1.5%的杂交种(第1代青蒿产品)和含量达1.5%-2%的代谢工程青蒿(第2代青蒿产品),建立了基于打破和阻断等技术为核心的植物代谢工程技术平台,获得了青蒿素含量大幅提高的青蒿。  

团队这一成果在国际上率先获得了高含量青蒿素青蒿的“中间试验”证书和“环境释放”证书,完成了“环境释放”等安全性评价和青蒿产品的生物学功能评价。唐克轩教授团队先后在上海崇明岛和山东东营的滨海盐碱地试种其开发的第1代青蒿产品,青蒿产量和含量不低于青蒿主产区,可亩产青蒿干叶150公斤,青蒿素含量也达到1%,并开展了机械化收割的尝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近来,该研究团队又推出了第3代青蒿产品,不仅含量高还能抗除草剂。它的推出,将使利用废弃的盐碱地规模化、基地化种植青蒿成为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青蒿素原料供应的问题。  

团队还开拓了青蒿素类药物降血脂的新用途,为拓宽青蒿素的应用领域打下了基础。目前,研究团队已在该领域拥有了多项专利技术,其中包括青蒿素的新用途(抗肿瘤、治疗高血脂及动脉粥样硬化等)方面的数项发明专利。  

研究团队新一代专利技术的推出,将使青蒿素的生产成本降低到1000元/公斤以下,竞争优势明显。可稳定、低价的保证全球对青蒿素的需求。目前,研究团队正积极同海内外企业、研究机构、基金会及地方政府等接洽,加快研究成果的推广。  

来源:《文汇报》 2015.10.28 第07版 科教卫  

原文: 青蒿产业化研究获重大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