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哲学月”活动开幕式在校图书馆举行[图]

03.05.2017  11:13

4月28日下午,由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哲学系、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举办的第二届“哲学月”开幕式在校图书馆C220报告厅举行。人文学院院长杨存庆、图书馆党委书记董玉山等相关领导和老师参加开幕式,哲学系系主任陈嘉明担任主持。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韩水法应邀出席并作“浪漫主义深度”的专题报告,吸引了众多师生及哲学爱好者前来聆听。 

杨庆存首先致辞,他从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的“水是万物的本原”观点谈起,引用了屈原、苏轼、陆游等中国古代诗人的传世名句,谈及哲学以及其它人文学科的意义。董玉山以牛顿、爱因斯坦的晚年思想为例,谈到很多哲学问题实际上就是自然科学中的终极问题,幽默风趣的演讲赢得阵阵笑声与掌声。 

开幕式之后,韩水法教授带来题为“浪漫主义深度”的报告。韩水法教授认为此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浪漫思潮产生的特定条件入手来探讨和揭示浪漫思潮的一般特征,由此分析其所体现和揭示的人类精神活动和能力的性质和状态的多元性,从而阐明浪漫和浪漫主义的内在基础。首先,韩水法教授结合了浪漫主义产生时的社会、政治、文化等因素来介绍其发生的背景,通过海涅对浪漫主义的定义来展开介绍。韩水法教授为同学们讲解了黑格尔、施密特、伯林对于浪漫主义的阐释,并分别指出了这三位哲学家的阐释中存在的问题。他指出,浪漫主义是一种无视、突破、反对一切既有规范,反对常规与通俗的审美范式的主张,并无特定形式。但反抗是它的消极意义,而创造是它的积极意义。它反对一切既有规律,反对普遍性,故而创造新形式来表达态度与情绪,颠覆现成事物。因此,很难获得一个对浪漫主义确定的定义。随后,韩水法教授为同学们解释了为什么伯林认为康德是浪漫主义的真正源头、“哲学”一词本义以及情感在哲学中的位置、精神结构多元性这三个问题。他还讲解了自觉或不自觉的浪漫主义,并且就“启蒙”、“自由”等西方文明中的核心概念展开讨论。最后,他提出,浪漫主义的深度不在于表面的形式,而在于内在的精神结构。  

讲座后的提问互动中,韩水法教授就同学们提出的“什么是浪漫主义的生活方式”、“科学创新中是否存在浪漫主义”、“浪漫主义是否会流于形式化”等问题,与大家进行了交流。陈嘉明在总结中表示,哲学给交大学子带来了思想与人生的启迪。  

据悉,第二届“哲学月”活动将持续至5月26日,期间还会为师生奉献更多精彩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