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贯彻全国高校思政工作会议精神】以更强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贯彻落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

12.05.2017  02:11

    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是2005年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之后,党中央召开的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会议。学工部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安排和部署,重点抓会议精神的学习领会,重点抓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各项任务的落实落地,重点抓辅导员队伍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号召全体学生工作同志,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上来。


统一思想认识,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贯彻思政会精神,最根本的就是要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深刻理解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核心要义。

    一是开展针对性解读。 举办“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使命担当”高端论坛,先后邀请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艳国等12名全国知名专家来校作报告,就总书记讲话精神和31号文件进行解读。

    二是开展体系式学习。 多次组织学工系统集体学习,及时传达全国及上海市相关会议精神,学工部每月编辑学习资料一本。

    三是开展融合式讨论。 3月起,学工部、研工部每周二组织辅导员午间工作坊,先后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7个专题进行讨论,促进理论提升和工作开展。


聚焦重点领域,不断推动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实落地

    思政会召开以来,在学校党委的关心和指导下,学工部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扎实推动会议精神的落实。

    推动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充分发挥好课堂主渠道作用。 总书记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三尺讲台虽小,但立德树人责任重大。本学期开始,作为全国高等学校形势与政策课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秘书长单位,学校系统设计形势与政策课程改革方案。一是实施课程理念改革,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出发,通过专题化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四个正确认识”,不断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二是实施授课队伍改革,根据31号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在学生工作队伍的基础上,邀请校领导、部处负责人、学院书记院长、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和专业教授等参与课程建设;三是实施教学模式改革,建立“课程组织、课前预习、课堂互动、课后评价、课程改进”一体化教学模式。同时,形势与政策课程申报全国在线开放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已上线。

    探索“主题+朋辈”的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书记指出,要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学工部、校团委在组织“长征精神”学生宣讲团,编排话剧《海岛来信》的基础上,总结“主题+朋辈+不同艺术表现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即让学生成为教育者,围绕重大节日和历史事件,挖掘主题内涵,通过学生喜欢的方式开展主题活动,让同学影响同学,让同学感动同学。本学期,将围绕建军90周年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搭建“通海茶叙”全员全方位育人平台,切实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和力和针对性。 总书记指出,思想政治工作要将总体上的“漫灌”和因人而异的“滴灌”结合起来。2016年4月起,学工部在奉贤校区组织开展“通海茶叙”系列活动。“通海茶叙”活动旨在通过小规模、高频次的“谈式”教育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培养,营造全员全方位的育人氛围,至今,已先后组织120余场活动。《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媒体以“一杯茶的思政温度”给予了广泛报道。

    建设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努力推进辅导员和心理咨询教师队伍建设。 总书记指出,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承担着神圣的使命,要高质量高水准建设好辅导员队伍,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1月7日,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由学校牵头成立,旨在通过发挥全国思政专家的资源,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大问题提前研判、前瞻研究,打造上海市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高地。同时,学校组建6支辅导员科研团队,着力提高队伍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强化系统设计,注重改革创新,精准提升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水平

    下一阶段,学工部将以本次会议精神为指导,针对学工部负责的学校104项任务的37项内容,逐一部署、逐一落实。

    一是努力建设学生成长大数据平台。 构建全程跟踪每一名学生健康成长的大数据平台,着重解决思政工作的“盲点”问题、“两头”问题;注重全面性,采集全体学生、贯穿大学各阶段的、与学生相关的全部信息;注重实用性,贴近学生实际需求,促进实际工作开展,利于科学分析决策;注重协同性,侧重网上数据挖掘与网下工作开展的协同,侧重教师与学生的协同,侧重学生工作队伍与其它队伍的协同。

    二是不断推进思政工作改革创新。 把持续创新的要求贯穿于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全体系和全过程,增强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在学习帮扶、就业引导、奖惩助贷等日常事务管理中,突出分类实施、因人制宜的要求,有的放矢、生动活泼地融入思想政治工作;在理想信念教育、文化育人、实践育人等引领性工作中,综合运用真理的逻辑、文化的熏陶、榜样的力量、活动的氛围实现信仰引领、价值引领和行为引领。

    三是着力提升学生工作队伍内涵建设。 切实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思想水平和工作水平,充分发挥辅导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将辅导员建设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知心朋友,建设成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的辅导员;重点依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中心”,从培训研修体系、经验交流机制、科研发展平台和激励保障机制等4个方面,大力推动辅导员“四位一体”培养体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