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外校庆70周年 | 铸魂育人 立德树人:培养“会语言 通国家 精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04.12.2019  16:33

作为新中国成立后兴办的第一所高等外语学府,上海外国语大学自1949年12月创办至今与共和国发展同频共振。作为新中国外语教育的发祥地之一,上海外国语大学秉承“格高志远、学贯中外”的校训精神和“诠释世界、成就未来”的办学理念,以“服务国家发展、服务人的全面成长、服务社会进步、服务中外人文交流”为办学使命,致力于建成国别区域全球知识领域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外国语大学。

建校七十年来,学校始终服务于国家外语高等教育改革探索和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的最前沿。学校现有47个本科专业,包括33个语言类专业和14个非语言类专业,授课语种数量已达42种。近年来,学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积极推进“多语种+”办学战略,着力推进“战略语言”建设,搭建多个跨学科领域平台,加强全球治理人才培养,突出“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致力于培育思想素质过硬、中外人文底蕴深厚、跨文化沟通和专业能力突出、创新创业能力强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为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最急需的关键人才储备。


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开创“多语种 +”培养新理念

传承70年的办学初心,学校在新时期人才培养改革实践探索基础上,创新性地提出了“多语种+”人才培养理念,全面推进“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机制体制改革,打造新时代外语人才培养的“中国模式”。

2015年11月,姜锋书记在全国外语院校协作组第30届年会上,首次系统阐述了“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内涵、特征和基本内容。学校“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高度对接中华文化“走出去”等国家战略,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铸魂育人为目标,以多种外语教学为基础,融合人文社科、国别区域和跨专业领域知识,培养“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会语言、通国家、精领域”中“会语言”是外语人才培养的“育人之本”,指具备深厚的人文素养,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复语能力强;“通国家”是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铸魂之基”,指具有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具备国别区域知识的立体化建构与运用能力;“精领域”是卓越人才培养的“时代之责”,指具有精通跨专业的领域知识,具备全球胜任力和参与全球治理的能力。三者内涵各有不同,且呈现衔接与递进的关系,既体现外语人才的多元构成要素,也说明人才发展的不同阶段。

“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理念的相关研究在《外语界》《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刊物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文汇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相关成果多次入选教育部、上海市教委等部门工作简报,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开拓课程思政改革新思路

上外作为全国最早推动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高校之一,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率先提出将“思政教育与外语教学深度融合”,提出“建设具有外语院校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以来。学校连续三年入选上海市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整体试点校”,获评上海高校课程思政整体改革领航高校。

学校在人才培养全程推进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课程育人为核心和起点,以价值引领为逻辑和线索,推进课程思政课程建设、课程思政教学团队建设、课程思政实践育人探索、多语种课程思政试点院系建设,现已实现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在全校所有语种专业全覆盖。学校同时举办课程思政公开课、课程思政优秀教学奖评选、开展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研究,注重教师育德意识和育德能力提升。

学校现已初步构建起以“听说读写译”为特色,以“同心、同德、同频、同向、同进、同行”为原则的外语院校特色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相关成果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多项上海市级教学成果奖。


以立德树人为目标,开启通识教育改革新篇章

学校将通识教育视为实现人才培养立德树人目标的重要手段,在通识教育改革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把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致力于为学生提供能够全面发展、全面提升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上外通识教育课程体系改革与2006年开始,从最开始的人文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三大学科领域模块,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通识教育课程目标逐步细化明确,强化学科交叉、专业融合和课程的综合性。学校将通识教育课程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具有全球视野、广博知识、跨文化沟通能力、德业兼修的“多语种+”国际化人才,构建了以通识教育核心课程为核心,包含六个模块,以优质通识教育视频课程为补充,融通多学科多专业、横跨各学院各高校的外语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核心课程是学校2018年提出的最新改革举措,目前已在多个模块设立17门(含培育)通识教育核心课程。这些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评价等方面体现“经典理论和前沿探索相结合、能力发展和价值引领相结合”,以“经典阅读”和“小班研讨”为特色,聚焦人文阅读、哲学思辨、中外历史等领域,倡导跨学科交叉,由高水平教师团队采用启发式、探究式、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方法,为培养汇通中外精神思想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奠定坚实的人文素养和学科基础。


以立德树人为主线,开辟人才培养模式新路径

“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培养体系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多种外语教学为基础,融合人文社科、国别区域和跨专业领域知识,构建了包含“外语+外语”“外语+国别区域”“多语+跨专业领域”三条“多语种+”人才培养的创新路径和五大支持机制的人才培养体系。

学校对接国家战略需求,稳步推行外语专业人文化改革、通用外语+非通用外语资源共享、海内外体验式学习、多语外文门户网站群建设、跨学科专业学习平台搭建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特区打造等多项举措,从课程体系、教学模式、教学资源、改革示范点等方面多元立体化地培养“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

在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中融入“大思政”理念,把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深度融入课程体系,培养兼具家国情怀和国际视野,过硬思想政治素质和综合素养的“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创新改革体制机制,稳步落实核心价值引领机制、国际化高水平师资保障机制、海内外学生交流机制、多维度学习支持管理机制、全过程全方位质量保障机制等,从核心价值、师资队伍、国际交流、学习支持和质量保障等不同维度突破制度藩篱,提高“多语种+”卓越国际化人才培养质量。

2014年以来,随着“多语种+”战略实施不断深入,学校实施了一系列教学改革举措,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培养大批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人文底蕴深厚和全球胜任力强的国际化人才,本科生参加国际级、国家级学科竞赛获奖等级和获奖人数有显著突破,95%的语言类专业毕业生熟练掌握至少两门外语,出国深造比例和质量显著提升。多语种+”卓越外语人才理念得到上级部门、学界及社会公众的高度认可,取得良好的推广应用效果,2014年以来新增国家级教学成果奖5 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3 项,省市级和国家级课程190门,省市级和国家级教育教学教改项目50项。

初审 / 编校 / 高玮琦 责任编辑 / SI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