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研究启动工作会议在我校召开

17.03.2017  16:19

3月16日上午,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办,我校承办的“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系列研究启动工作会议在国定路校区行政楼一楼报告厅召开。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社联党组书记燕爽,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解超,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丛树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主任李安方、副主任吴诤,市社联科研处处长金红、上海财经大学科研处处长靳玉英,以及本市主要社科研究单位科研处长、我校相关课题专家、青年科研骨干等60余人出席了会议。会议由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主任、上海市社联副主席解超主持。

首先,解超主任致开场词,并就“三大系列”研究工作背景和会议安排做了简要介绍。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充分发挥上海在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和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创新中的排头兵和先行者作用,经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上海市哲学社会规划办公室、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学术话语体系建设办公室决定启动“改革开放40周年、建国70周年、建党100周年”三大系列研究工作,系列研究在构建哲学社会科学话语体系目标的统领下,强调从历史研究出发,挖掘新材料,运用新方法,构建新理论,通过对这三段重要历史时段、历史史实的研究,形成系统的学科理论体系,为党和政府重大政策决策提供理论支撑,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做出新贡献。

丛树海书记在会上讲话,他首先向在座嘉宾表示欢迎,指出“三大系列”研究启动工作会议在我校举行,各位专家能够亲临指导,是对我校工作的鞭策,我校也借此机会向在座汇报相关研究的组织工作和体会。他谈到,第一,长期系统的研究需要学者个体研究与组织团队研究相结合;第二,顶层设计很重要,学校需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作用。第三,注意自选动作。命题作文和自选选题结合起来,发挥学者的内在动力。第四,探索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是我们共同的任务。丛书记还对我校千村调查、500强企业等独创数据库建设工作进行了简要介绍。

接着,我校科研处处长靳玉英做了题为“以史为据、强化原创、铸造精品、服务当代”的报告,从总体上介绍了我校在“三大系列”科研组织工作中的经验。她从我校科研发展理念谈起,具体介绍了我校科研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以及“顶天立地”的战略目标等。接着从国际论文、学术著作、社会服务三方面展示了我校在提升国际学术“话语权”、文脉传承以及资政启民等方面的建设成效。最后提出我校“三大系列”研究计划,并作出顶层谋划,有准备;精心组织,有抓手;优质保障,有空间的经验总结。
        程霖教授、黄天华教授、刘志远教授分别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新中国经济思想研究文库》,《中国财政制度史》,《中国经济发展史》的研究情况和体会。

程霖教授首先介绍了谈敏教授《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系列研究情况,该系列研究共分为5个时间段,其中前两部著作《回溯历史: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前史》、《1917—1919: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启蒙》已正式出版,《从民国经济学著作看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传播(1920-1929)》是谈敏教授研究总计划第三部的开篇,未来将以每十年一个时段,继续研究1930-1939年以及1940-1949年两个时段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在中国的传播。
      接着,他对自己负责的建国70周年研究系列项目《复兴之路:新中国经济思想研究文库》研究情况做了介绍,分别对项目的起源价值、前期研究基础,研究特色、文库框架体系以及未来研究计划做了说明。文库共20本著作,其中《新中国经济理论创新》作为该研究系列的总结性著作,将重点梳理总结新中国70年间在经济理论研究方面所取得的具有原创性的学术成果和理论建树,归纳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学“话语体系”,丰富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黄天华教授向与会嘉宾分享了自己关于《中国财政制度史》的研究之路,他面临诸多困境,却依然二十三年如一日的坚守,不畏艰辛,不言放弃,几乎付出了一生的心血和全部的年华,最终完成这部五百多万字的著作,并将于今年九月份出版。黄教授对给予他诸多帮助的领导同仁、母校上海财经大学表达了感谢,他说,“生命不息,钻研不息”,他所展现的对做学术研究的执著与毅力,以及那颗报效祖国的热忱之心,深深折服了在场的与会人员,无不动容。黄天华教授的《中国社会保障制度史》即将完稿,《中国军费制度史》也正在筹划中,将分别为建国70周年和建党100周年献礼。

刘志远教授就我校组织、编写《中国经济发展史》的情况做了介绍。该著作始编于1997年,经我校十余个学科、二十多位专家和学者两年多的努力,于1999年上半年完成《新中国经济发展史(1949-1998)》编写工作,此后每五年进行一次修订和补充,并往前延伸至公元前16世纪,第二版后改名为《中国经济发展史》,其第二版和第三版也分别于2005年、2014年完成编写和出版。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史》之所以能取得如今成果,离不开学校领导的重视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同时还得益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以及持之以恒的态度。《中国经济发展史(公元前16世纪-1840)》的编写工作即将完稿,同时启动《中国经济发展史》当代部分的第四次修订,为建国70周年献礼。
      鲁品越教授和张学良教授也在会上分享了自己对于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心得体会。

最后,市委宣传部副部长燕爽总结发言。他代表市委宣传部,市社联,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向我校表示崇高敬意和衷心感谢,并对我校在学术研究工作中的付出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充分肯定,特别是对在原创性研究中所做的大量基础性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还指出,理论研究要注重从实践和历史中把握规律,用数据说话,用史料来支撑,著书立说,咨政建言。最后提出殷切希望,鼓励我校科研管理部门继续为专家学者提供尽心周到的服务,落实完成好学校“十三五”规划,助力完成构建中国特色学术话语体系的战略任务。

(供稿:赵赫  供图:黄海春 杨雯君  编审:张勃欣  收稿日期:2017年3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