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机场装卸员们每天弯腰数千次 人均搬运行李20吨

11.02.2016  11:35

  原标题:机场装卸员们每天弯腰数千次、人均搬运行李20吨,来上海的这些年——为让行李平安到家,春节他从未回乡

图片说明:航班即将起飞,机场装卸员忙着将乘客行李搬运上飞机。 本报记者 张海峰 摄

  昨天下午,一架东航空客320客机停靠在虹桥机场T2航站楼231号机位上,汪滨和同事迅速驾车迎上去。打开机腹后部的行李舱门,两个人弯腰钻进货舱,一人从货舱最里面搬,一人在舱门口接应,其他人等在飞机下,接过同事递来的行李,一件件放进拖车。

  高高的廊桥上,乘客们正忙着下飞机,很少有人会留意飞机下方这群行李装卸员,有人将他们称为机场中“看不到的人”。但在统计中,春节这几天,他们每人每天平均搬运行李超过20吨,弯腰数千次,搬运行李超过9小时。

   每天工作量等于搬10辆车

  汪滨是一名东航行李装卸员,身穿灰色工作服和荧光色背心的他,身材敦实。昨天大年初三,他正赶上早班,清晨4时便从家中起身赶到机场,一直要忙到下午五六时。而就在前两天大年初一,他刚上过大夜班,也就是要在机场等待进港航班一直到凌晨6时,平均每天工作超过10小时。

  许多人都曾好奇,自己的行李在托运后会经历怎样一段过程。在虹桥机场,所有的行李在旅客托运后都会汇聚到底层的行李大厅,行李分拣员会逐一扫描读取每件行李的代码,再进行分拣,并与柜台比对无误后,装上去往各个航班的行李拖车。

  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汪滨与同事们的职责了。驾车靠近航班,由装卸员将行李逐一装上飞机。他们会先卸下上一班航程带来的出港行李,装上需要运输的货物后,再将乘客行李放进货舱。

  这样的工作看起来简单,实际却是分秒必争的过程。一架过站飞机一般在机场只逗留约1小时,装卸员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有行李货物的卸货、装货。按照要求,飞机到港后,靠廊桥的飞机行李必须在15分钟内送达行李转盘,不靠桥的是25分钟,但在面积巨大的机场内,仅从远机位开车到航站楼就需15分钟。这意味着,一般一架飞机上百件的行李装卸,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

  难忍的是工作环境。类似波音737等机型,货舱只是一条高度不足一米的狭长通道,汪滨和同事们必须一人在货舱门口接货,再转身推到货舱底部,另外一人一直弯腰猫在底部,像堆俄罗斯方块一样,将行李叠放整齐。一般说来,飞机在下客、上客的一小时中,装卸员都只能弯着腰留在货舱内,无法出来。“那种腰酸的感觉,别提多难受了。”汪滨说。

  更难以想象的是重量。春节期间,虹桥机场的航班量迅猛增长,今年春运第一天的行李总量就超过了去年的最高峰值。每天平均近500个航班起降,汪滨小组4个人,一天需负责的行李总重超过200吨,加之在虹桥机场起降的航班约72.5%无法使用机器传送带,只能纯粹手工搬运,算下来,每人每天要托举的行李超过20吨,相当于搬走10辆汽车,每天弯腰的次数至少在1000次以上。

  最让汪滨头疼的是找行李。当有旅客临时改签或没赶上飞机,汪滨们必须在几分钟内从数百件行李中找到目标行李。“为了飞机不因我们晚点,整个过程就像‘打仗’,有时甚至得从货舱的最里面抽出行李,再将所有的行李重新摆放。”汪滨说,与机场每个岗位一样,装卸员们最期待的,就是所有航班与乘客的准时准点。

   粗中带细的“舱位经纪人

  汪滨是安徽六安人,今年36岁,在虹桥机场工作了8年。每个春节他都留下来,从没回过家。“不是不想家,只是这里更需要我,如果我们都走了,乘客的行李谁来搬?

  说不苦不可能,每天工作结束后的腰酸背痛几乎一直陪伴着他。8年时间,他已从一名普通的行李装卸员,成长为一名区域经理,他的区域就是虹桥机场的231—240号桥位,每天在这几个桥位起飞降落的所有东上航与委托航司的飞机,都由他负责。

  跟随他一起到机坪,一出门明显感觉比市区冷得多。“地方太大没遮挡,肯定冷。”汪滨笑着说,夏天机坪时常能晒到60℃,冬天0℃以下更是家常便饭,“最苦的是常在货舱里一蹲1小时,干得汗流浃背,但一钻出飞机,立马透心凉,牙齿都打颤。

  尤其是钻货舱,每次在货舱里四五十分钟,算下来,每个班头上,除了搬运行李的一次次俯仰,这种持续性的弯腰工作就超过三四个小时。长期下来,几乎所有人都患上了不同程度的腰病。

  都说装卸是粗活,但在汪滨看来却必须粗中带细,“飞机的货舱,除了乘客行李还有货物,只有装的越多,公司才能赚的越多,收益才会越好。”如波音737—800客机,货舱31立方米,一般乘客行李需6立方米,先上的货物必须码齐,还要给乘客行李留下足够的空间,才能将所有货物行李都放进客舱。“这里面有窍门,比如大不压小、重不压轻。”因此,有人还给汪滨们起了个外号,叫“舱位经纪人”。

  春运前几天,上海遭遇极端严寒。那一晚,汪滨整宿没睡,每过两小时就去机坪将区域内的所有车辆发动热车,四五十辆车足足忙了一夜,“如果第二天乘客们来了,但行李车出了问题没法启动,那还不知会影响多少航班呢。”。

  在汪滨们看来,行李也是“乘客”,一样需经历航班全程,辗转在全世界各地的机场。当乘客们到达目的地找到自己的行李与家人团聚,汪滨觉得很有成就感,“我们的责任,就是让行李也能平安顺利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