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耕院士向学校档案馆捐赠手稿书信档案[图]

30.03.2015  15:30

近日,著名电机设计专家、中科院院士、上海交通大学校友汪耕向学校捐赠手稿、信件、荣誉证书等档案。学校档案馆工作人员前往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接受了捐赠,并对他热心支持学校档案文博事业发展表示诚挚的谢意。  

汪耕1949年毕业于交通大学电机工程系,曾任上海电机厂设计科长、副总工程师、副厂长兼副总工程师,现任上海汽轮发电机有限公司顾问。1991年当选为中科院技术科学部学部委员(院士)。他是新中国电机科技工业发展的重要亲历者和见证者。1958年起组织并具体参加制定世界第一台12兆瓦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设计方案和关键部件的研制。在以后20多年中,长期主持50MW、125MW、300MW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和完善设计,对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技术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作为中方设计负责人,1983年、1985年两次赴美国与西屋公司联合开发300MW水氢冷汽轮发电机,1987年与哈尔滨电机厂副总师分别带领两厂设计组去美国西屋公司进行600MW水氢冷汽轮发电机优化设计。2000年12月与丁舜年院士共同负责完成了1000MW级大型汽轮发电机开发设计研究课题。  

档案馆此次受赠的手稿、信件、荣誉证书、研究报告等共50余件。除了学部委员(院士)证书、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证书外,主要为汪耕学长在中国电机科技工业发展史上取得重大突破过程中形成的档案,如1958年“一机部设计人员去苏联学习电机设计与生产工艺的考察报告”、1980年“国外火力发电设备技术考察总结(第三分册)发电机”、1981年“双水内冷汽轮发电机的创制与发展”等。还有他对我国电机工业发展经验的总结、不同时期个人工作小结与业务自传,以及与当时国家领导人就电机工业发展问题的系列通信。  

这些手稿、信件与研究报告既是汪耕学长60多年电机生涯的心血和结晶,也是记录我国电机工业发展历程的宝贵史料,对于展现交大人对国家科技工业发展所做出的重要贡献以及忠实践行实干兴邦、科技报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