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讲坛走进同济大学暨同舟讲坛《明代四大奇书》举办

27.10.2014  15:33
          10月23日晚,光明日报社主办的光明讲坛走进同济大学,邀请到了复旦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教授黄霖在嘉定校区图书馆为我校师生带来了《明代四大奇书》讲座,就《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四大奇书的当代价值进行了深入地分析和解释,讲座同时也是“嘉行懿道”第五届学术文化节活动之一,光明日报副总编辑刘伟及我校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
            黄霖教授谈到,从明末清初起,人们就称《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为“四大奇书”。这四部小说不但在明代文学史上地位重要,而且在整个中国传统文化史上也不可小觑。但近期,对这四部书的评价纷争不断。黄霖教授认为《三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立国理念;《水浒》折射了“乱自上作”的历史教训;《西游记》隐喻了立身行世的一根标杆;《金瓶梅》则是一部社会腐败的警世通言。
          黄霖教授还认为,“四大奇书”只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例而已。其根本的问题是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对待古代的文学经典的问题。本来,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类是精英的文化,有一类是大众的文化。精英文化,诸如“四书”、“五经”之类,在相当时期内作为统治文化,固然对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产生根本性的影响,然而,大众文化在民间也有广泛的市场,其作用在不同的时候和不同的场合就不一定比精英文化小。这两种文化,有矛盾对立之处,也有相通交融之点,有时候是难分难解的。但是,不论是《三国》与《水浒》,还是《论语》与《孟子》,不论是对过去,还是对当今,其影响都是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我们今天假如只看到它们积极的一面,或者只看到它们消极的一面,都不是一种实事求是的态度。假如我们对传统的经典只看到它们消极的封建的一面,且加以无限放大,那么就可以把古代的所有经典放一把火全部烧掉。但事实上,我们祖宗几千年、几百年留下来的、经过历史检验过的文学经典,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其优秀精神不仅在过去,而且在当今仍然能对社会的进步起到积极的作用,关键是我们要去正确地认识它,阐释它,积极地发掘它,弘扬它。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
          据悉,“光明讲坛”是光明日报的一个品牌栏目,创办于2006年,目前每周出一个整版,刊登的大都是名家的演讲稿和学术报告。文字保留了口语化特点,娓娓道来,有一种面对面的亲切感。本次活动是“光明讲坛”走进大学系列活动之一。而“同舟讲坛”是由我校学生会自我策划的高规格学术文化讲座,以“对话大师,品味人生”为主题,旨在浓郁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同学们的人文素养,不仅在同济师生中享有很高盛誉,在上海市高校中也有较大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