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个司法公信力指数公布 61项指标为法院做体检

28.10.2016  16:06

  全国首个司法公信力指数公布

  法院的执法办案情况怎么样?司法公开和司法廉洁做到什么程度?昨天上午,《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指数(试行)》发布,61项指标将为全市法院做个全面的“体检”,这也是全国首个由法院发布的司法公信力指数。

  为客观公正地反映司法公信力状况,此次指数的制定非常严谨,上海高院加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合作,开展专题调研,并广泛召开座谈会,听取各审判条线干警意见。公布的司法公信力指数包含6项二级指标,即执法办案、人权保障、司法改革、司法公开、司法为民、司法廉洁6个方面。这六个方面又细化成61项三级指标,比如审限内结案率、简易程序适用率、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院庭长人均办案数、公开开庭率、12368平台服务总次数、廉政投诉办结率、违法违纪数等。

  绝大多数指标来源于目前上海法院的质效评估数据和司法公开评估数据,也有部分指标是重新开发设计,比如抗诉案件维持率、非法证据排除案件数等。司法公信力指数的计算方法,则参照了最高法院评估指数的计算方法,采取多指标综合评价法,通过统计学上的无量纲化的方式,把多个不同统计单位的统计数据,转化成无单位化的评价值。

  据悉,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司法公信力指数的发布周期为每年一次,届时指数报告将对内下发全市法院,引导全市法院将公信力指数中蕴含的公正和效率的理念和价值导向,融入审判执行工作中,改进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充分发挥司法公信力指数对审判执行工作的“体检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