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好司机"黄勇:开车挣来买房钱 做事漂亮到位

24.12.2014  07:58

  东方网12月24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白衬衫、黑西装、蓝领带,还有那双标志性的白手套。这身装束在海博出租公司五星级驾驶员黄勇身上一穿就是十几年。在他看来:这套行头代表着“专业”。今年47岁的黄勇已经做了整整20年的出租车司机,不久前他获得了“2014年中国好司机”的称号,是上海地区唯一的一位当选者。

  怎样才称得上是“中国好司机”?关于这个问题,黄勇自己也没有一个标准答案。不过,他在这个普通的岗位上总结了很多金句:“干出租要用巧劲”、“细节决定成败”、“学习可以创造价值”等等。

   结婚买房全靠开车挣来

  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上海,月收入能达到3000元的出租车司机是个很“风光”的职业。彼时,黄勇还是一名大型机器厂的设备维修技术工。作为中级技术工,400元的月收入在工人中算是高薪了。“那个年代是吃大锅饭的,在厂里拿着钱却没事干,有些人觉得这样混日子也蛮好,我还是想趁年轻多做点事情。”黄勇说,最初转行做出租车司机时,也是冒了很大的风险。1994年,黄勇辞去了企业里的工作,交了6000元的培训费后,他通过考试进入出租汽车公司。开上一辆天津夏利,黄勇正式成了一名时髦的“的哥”。

  “最开始是觉得这个行业能赚钱,也没想长期干下去。第一个月挣到了2500元后,觉得真是不得了,第一次体验到了什么叫做‘多劳多得’,工作的劲头也上来了。”回忆起20年前刚入行时的经历,黄勇的语气里仍然带着些许兴奋:“我靠着跑出租攒下了结婚的钱,结婚后每赚一个月的钱就添一样家电,十年后花了33万在闸北买了套房子,算是实现了自己的小梦想。

  十年的时间,黄勇一边为自己的“小梦想”打拼,同时也摸索总结出开出租的独家门道:“年轻时是靠体力多拉点活,干得久了就要找找窍门了,就算搬砖也还要用巧劲儿呢。

   台湾老人成了他的“老朋友

  黄勇现在已经是五星级驾驶员,每个月能接到约100多单老客户预约的长途业务,这份成功让同行们不无羡慕。而对黄勇来说,这个五星级是他多年里不断改善服务细节、主动学习换来的。

  有次,黄勇接到了一单电调业务,乘客是三位来自台湾的老人。驱车到了指定地点后,黄勇主动帮三位台湾老人开车门、放行李。上车后,得知三位老人是到上海游玩,黄勇热情地向他们介绍了外滩、人民广场、上海博物馆、新天地、田子坊等景点,接着又介绍了周边的几座江南古镇和苏州的四大园林等。当车到达目的地后,三位老人当即索要了黄勇的手机号码,晚上就预约隔天去苏州。这一差业务做了950元,黄勇当天的营业额是1200多元。此后,黄勇也成了三位老人在上海的“老朋友”。尝到这次甜头后,黄勇还自己编了一本上海及周边景点的影集,为外地乘客提供方便的同时,也为他带来了更多老客户和长途生意。

  “只要情况允许,我都会下车为客人开门,天气不好或早晚高峰时为残疾人、怀抱婴儿乘客、孕妇优先供车;遇到赶时间要求违法超速、超车、变道的乘客不能急,要耐心地安抚情绪;上车了先问好,要是遇到去机场、考试的乘客就提醒一声别忘带证件,去医院的要说一声祝早日康复……”除了这些,黄勇的车里还总是准备着一些小物件:矿泉水、一次性雨衣、针线、呕吐袋、保心丸、环保袋、创可贴、手机移动电源等等。一次,有乘客从超市买完东西拦下黄勇的车,由于东西太重,上车时塑料袋已被撑破,这时黄勇拿出了备在车里的环保购物袋,让乘客备感贴心。

   做事情就要“漂亮、到位

  “光有技术和服务还不够,还要多学习。”专业的驾驶技术和周到的服务换来了乘客的信任,黄勇却总觉得还少点什么,“在上海这座国际大都市开车,一定要懂英语,既提高服务质量也提升城市形象嘛。

  于是,没有外语基础的黄勇几年前就开始用听磁带、手抄小册子的方法学英语,有时还要翻翻女儿的英语课本。这一努力也很快收到了效果,有天晚上,黄勇在虹梅路看见几位出租车司机围着一位外国客人,这名老外拿着一张写着“娃娃脸”中文的纸条,一边指着自己的脸,一边笑嘻嘻地扭动身体,几名司机猜了半天也不明白他的意图。黄勇见状便上前问道:“HelloSir!CanIhelpyou?”(先生你好,需要我帮忙吗?)老外表示:“IamgoingtoBabyfacediscobar.”弄明白了这位乘客是要去Babyface酒吧后,黄勇邀请他乘坐自己的车,顺利到达了位于金陵中路的目的地。下车时,老外对黄勇竖起了大拇指,还不忘向他要了名片,现在这名老外已是黄勇的老客户了。

  “任何行业都要不断学习,学习可以创造价值”,这是黄勇的又一心得。一辆普通的出租车,黄勇开出了自己的特色,用他的话说,做事情就要做得“漂亮、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