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地铁增能 3号线北段间隔望缩至七八分钟

12.06.2015  07:44

  原标题:上海地铁公布增能计划年内3号线北段间隔望缩至七八分钟

  

  今年,上海轨交已有三次单日客流突破千万人次,车厢日益拥挤,增加运能已迫在眉睫。/陈征

  今年,上海轨交已有三次单日客流突破千万人次,车厢日益拥挤,增加运能已迫在眉睫。记者昨天从上海轨交获悉,2、3、5、6、8、9号线等线路的增能措施有的已实施,有的在研究方案,而市民最为关注的16号线、3号线北段以及2号线增能方案,年内会有惊喜,运营方将尽最大可能提高运力。其中,今年8月底将完成2号线唐镇站的“4改8”改造,由“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更远的目标是实现8节编组列车从徐泾东直达浦东机场,最小间隔缩至2分钟。

  今年年底,16号线将实现三节编组列车与六节编组列车交替运营的措施,即“三六混跑”,目前施工人员和技术方每天凌晨都在进行运营调试以及技术攻关,乘客翘首以盼的16号线6节编组列车将于年底与大家见面。

  不过,届时16号线并非全部用6节编组的列车,而是采取“三六混跑”,即一趟车是3节编组,下一趟车是6节编组,实行交替开行。运营方解释说,这样做的原因是目前16号线新车还不够多。现有3节车厢的列车24列,今后将增加到46列,而6节车厢的列车正是由2列3节车厢列车“重联”而成,如果全部变成6节编组,那么线路上列车的增加就很有限,意味着行车间隔就要有所拉长,对于乘客来说并非是一件好事。

  16号线虽然以拥挤程度高而名声在外,但在目前运营的14条线路中,16号线的单日客流量依然是最少的,最高单日客流18.1万人次。16号线的客流潮汐式涌动特征明显,早晚高峰人满为患,其他时段则客流较少,如果全部改为6节车厢编组,并不明智,会造成另一种“浪费”。

  目前上海轨交路网中,3号线北段的窘境也较为突出,扩能已迫在眉睫。江杨北路站至长江南路站这一北段区间,其运行间隔需15分钟,为目前上海轨交中间隔时间最长,乘客错过一趟车就要等15分钟。轨交运营方昨天明确,今年7月底3号线北段将实施大幅增能。届时将有5列新车上线,使3号线北段早晚高峰的运行间隔缩短至10分钟。而随着新车的陆续增加,年内将有望实现3号线北段间隔进一步缩至7-8分钟的目标。

  “今年春节前后,3号线曾临时缩线运营13天,为的就是建造江杨北路停车场让新列车能停靠。”上海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中心总经理张凌翔告诉记者,7月底上线的新车被轨交迷亲切称为“包大人”,车身纹路仿佛黄浦江之水潺潺流淌,车头正面的主色调为黑色,“包大人”由此得名。此次新车共采购了35列,它们将在3号、4号线上共用,车身将有双色“腰带”,既有3号线黄色,也有4号线紫色,这种双色“腰带”新车可灵活调度,即按照客流需求出现在3号线上或4号线上。双色“腰带”新车进站时,乘客需留意站内广播及显示屏,搞清楚这趟车此时

  年内,2号线唐镇站也将有望停靠从徐泾东开来的8节编组列车了。目前,徐泾东站至广兰路站为8节编组,广兰路站至浦东机场站则是4节编组,乘客需要在广兰路站换乘。目前广兰路站工作日早高峰站内客流对冲现象非常严重。为此,轨交方将通过“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来解决这一问题,即在早高峰7时至9时,8节编组的列车一趟终到广兰路站,一趟终到唐镇站,交替进行。这样一来,一方面可解决广兰路站客流对冲无法排解的难题,另一方面也方便唐镇周边的居民“一部头”坐8节编组的列车直入市中心上班。

  不过,调整后往返浦东机场的4节编组列车始终在广兰路站始发、终到。张凌翔表示,唐镇站为此已提前在进行站台“4改8”施工,这项改造工程预计8月底完成,随后将展开信号调试等工作,等一切条件成熟,将正式实施8节车厢列车的“单点换乘变两点换乘”。

  据了解,2号线未来目标是在‘十三五’内,实现8节编组列车从徐泾东直达浦东机场,不再需要在广兰路站换乘,最终目标是发车间隔缩到2分钟。“这样的目标原先是计划2030年才能实现的,但现在形势逼人,很多事情不得不提前去努力做好”张凌翔表示,2号线届时将申报增购更多新车,徐泾东站也将改造,川沙停车场讲扩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