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中心的地下风景线 13号线二期顺利通过试运营专家评审

03.12.2015  13:09

继12号线西段工程后,13号线工程(江宁路站~世博大道站)也与近日顺利通过通车试运营专家评审,作为今年开通试运营的三条线路之一的13号线新开通区段,因串联市区西北地块居民出行,途经南京西路、淮海中路、新天地等市中心繁华地段而倍受市民乘客的关注。

目前,13号线已进入最后阶段的全线运营演练阶段。年底开通试运营后,13号线累计运营线路长度达到21.9公里,运营车站19座,增强了线路的运营服务能力,市中心线网密度进一步提高。


先建成,先开通”,尽早服务市民出行

13号线是一条穿越了上海城市核心区域、强化城市西北至东南沟通的一条骨干线路。13号线工程共分三期实施建设,一期工程为金运路站~南京西路站;二期工程为南京西路站~华夏中路站;三期工程为华夏中路站~张江路站。 本着先建成,先开通服务市民的原则,本次通车段为13号线一期工程江宁路站~南京西路站及二期工程中淮海中路站~世博大道站。线路主要沿长寿路、恒丰路、石门一路、瑞金一路、下穿复兴公园、马当路、黄浦江,运营线路长度9.85公里,设9座地下车站。其中,马当路站~世博大道站为服务上海世博会已建成并临时通车服务世博会观光客流,世博会后停运。本次通车对该段工程按正式通车线路的要求,对设施设备进行了整修、改造和完善。


13号线在设计、施工、建设管理以及运维对接等各个环节中,全面运用BIM技术提升管理水平及精细化程度。BIM技术通过虚拟建造验证设计方案的可行性,消除设计缺陷,在正式施工前全面进行。


虚拟验收,检验方案的可实施性和合规性,同时实现对投资的动态管理,竣工前结合运维需求,在模型中全面增加二维图纸、设备信息、运维信息等,形成运维模型并组织移交和培训,实现了基于BIM的地铁全寿命周期的系统管理,使得13号线成为首条数字化管理的地铁线路。


匠心独造车站主题艺术,渲染地域文化


13号线新开通区段纵向串连起市中心多个繁华商业区,设计者打破常规,结合每座车站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精心打造出富有上海特征、上海风格的车站装饰,形成了一站一特色的文化地标。 江宁路站主题为“江山宁和”。在站厅墙面上,设计者布置了一幅长24米、高2.7米的铝板彩色喷绘巨幅山水画,同时辅以景德镇彩陶立体造型的山峦。在一片无边山河相衬下,渔翁独立一叶扁舟,亭风习习,流泻一片江山宁和的韵味,而车站的清水泥质感材质古朴凝重,禅蕴十足,与临近的沪上百年古刹玉佛寺相得益彰。


自然博物馆主题为“远古的回响”。站台通过横向纹理的岩石质感墙面展现时间亿万年的冲刷与积淀,站厅通过弧形的边墙和吊顶相连的红色砂岩条块装饰,犹如翻转进入了时空隧道,而车站两端从天花垂吊而下的蓝鲸与海洋游鱼造型装置,又似乎将乘客带往海洋深处,营造出别样的出行视角。


南京西路站主题为“摩登俪影”。以几何图形为绘画的基本元素,通过格子和红、蓝、黄三种色彩拼成的天顶,展现出荷兰艺术家蒙德里安的“风格派”作品“红、蓝、黄构图”的创意效果,使车站线条呈现轻快的律动;对照南京路上的繁花霓虹与交织人流,围成历史与现代的传承韵律。


淮海中路站主题为“海派风情”。通过老洋房式的小地砖与红砖墙装饰,见证百年淮海路的岁月变迁,在站台两侧的镶嵌鹅卵石的灯厢壁上,选取淮海路周边的优秀历史建筑图片,用黑白的影调诉说着她改变的容颜和不变的浪漫。


新天地站主题为“天地穿梭”。在老式壁灯的环境氛围营造下,站厅层嵌入在青砖墙上的七座石库门形态的大型显示器,用视频影片滚动展现上海的早晨和傍晚、风情与民俗,乘客透过门窗之间,跨越时空,与上海的过去未来穿梭交汇。


(看看新闻网记者:谢丹青)

版权声明:本文系看看新闻网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