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近60台"垃圾兑换机"进入社区 能促进垃圾分类吗?

11.05.2018  23:16

原标题:上海近60台“垃圾兑换机”进入社区,能促进垃圾分类吗?

  75分换一包兰花豆,125分换一罐冰红茶……近期,上海不少小区内突然出现了一台草绿色的长方体机器,居民在机器上扫描一下绿色账户积分卡,就能用积分直接兑换零食、饮料、米面油等食品或生活用品。5月10日,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从普陀区绿化市容局举行的一场垃圾分类推进活动上获悉,截至目前,上海已有近60台绿色账户积分智能兑换机“上岗”,分散在黄浦、长宁、杨浦、闵行、松江等区的居民区内。

  在普陀区梅四小区内,记者见到了这台兑换机,其内部结构类似地铁站内设置的24小时自动贩售机,居民可以用绿色账户积分兑换机器内的商品,也可以通过手机支付的方式购买。

  绿色账户积分智能兑换机,目前可兑换的商品主要是瓶装罐装饮料以及预包装零食,以75分的兰花豆为例,大概需要居民坚持积分4天就可兑换(一天可以积20分,上下午各一次,一次10分)。不过上了年纪的居民要年轻人帮忙,才能使用智能兑换机

  “可以随时随地就近兑换,解决社区居民消纳绿色账户积分的痛点。”设备运维方鑫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跃生坦言,上海推行绿色账户多年,目前主要问题之一就是积分兑换不方便。由于没有其他的兑换渠道,一些社区基本依靠定期集中式的广场大篷车活动,才可以兑换掉积分。时间长的,一次活动要“”上几个月甚至半年。等到后面没耐心了,许多居民对垃圾分类可以积分这件事情就失去了热情。居民没了热情,政府部门用兑换商品来激励垃圾分类这条路就走不通。

  有数据显示,上海居民积累的12亿分绿色账户积分在2017年时仍有一半尚未被消纳,除了可兑换商品的价值不高,“不方便”“没热情”也是积分消纳慢的原因。

  设置智能兑换机的初衷不错,但实际运行状况以及后期的运维隐患却不容乐观。

  5月10日中午,记者在梅四小区的兑换机旁停留了近半小时,期间有不少阿姨妈妈们前来围观,但普遍反映“太高科技,搞不懂”,她们虽然带着绿色账户积分卡,却不知道怎么兑换。居民李爱萍表示,如果一旁有专门的志愿者指导一下,会好很多,可她觉得这台机器来了一个多月,好像从来没有人来“解释”过,“有些小年轻会弄,也感觉操作太复杂,同时几个人来兑换,就要排队。

  还有一些居民表示,这台机器似乎离垃圾箱房太近,站在垃圾桶附近兑换食品,“感觉不太好”。

  智能兑换机和垃圾箱房的距离不能隔得太远,因为许多居民更倾向于扔垃圾、积分然后直接兑换商品;却又不能离得太近,毕竟兑换机内有食品,很忌讳一旁有垃圾

  操作环境不友好,这还是次要问题,关键问题在于,这些机器谁来出钱?后期的运营维护又由谁负责?

  普陀区绿化市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绿色账户积分智能兑换机的购置、投放、运维成本均由鑫颛科技承担,而且机器内第一批可兑换商品也由该公司免费提供。第一批商品兑换完毕后,机器内40%的空间将供上海绿色账户来“填充”,其余空间由企业用来售卖其他商品。

  明眼人都看得出,光靠自动贩售,收不回前期投入的成本,如果不能赚钱,没有后期运维的动力,那么将来这些智能兑换机可能会闲置,最终成为煞风景的社区大件垃圾,也可能因为长期无人更换内部商品,导致居民兑换到过了保质期的食品,还会有食品安全风险。到时候,“好事”反而变成了“坏事”。

  对此,鑫颛科技承认上述这些是必须面对的问题。“最终还是要靠机身广告和流量来维持智能兑换机的正常运行。”李跃生表示,按照每800户居民配套1台智能兑换机来测算,预计全市要配套8000台至1万台,才能形成规模效应。届时,企业可以靠出租机身广告和内部空间来获得更高的利润。

  智能兑换机的运维单位为增加收入,在一旁增设了一台“无人冰柜”,居民可以通过支付宝扫描打开冰柜,顶部的探头会自动识别居民拿走的商品,合上冰柜后,自动扣款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内部人士坦言,对于借助市场化的手段来推进垃圾分类,只要不违反安全、环保等原则,政府部门基本不会干预,但近年来,试图将社区自动贩售机和绿色账户结合起来的企业并不少,鑫颛科技不是第一家,但之前这些企业无一例外都没有取得成功。他表示,除了商业模式的设计上欠缺考虑,绿色账户本身的吸引力不够也是一部分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