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荷冒尖抢占“可穿戴”先机 张江涌现一批创新企业

29.07.2014  12:27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孕育兴起,全球科技创新呈现崭新发展态势和特征。上海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正加速推进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等“四新”企业的发展。从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到移动医疗、绿色家居等,一大批“四新”企业在申城落地、崛起,为上海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注入源源不竭的新动力。本报今起推出“上海‘四新’活力”系列报道,近距离展示这些活力四射的“四新”企业,如何用创新思维抓住新机遇、实现新突破。

  一枚印着可爱狗爪的小圆盘,只要装上环扣,就能佩戴在宠物狗的脖链上。有了它,可以轻松了解宠物狗各种数据——告诉你小狗每日的卡路里消耗,提出合理的喂养建议;通过追踪分析小狗的行动路线,看出它每日的活动量,甚至还有健康指数和心情愉悦指数。

  这块叫做“小佩”的可穿戴设备出自佩奇网络,这家落户于浦东软件园的创业公司就是想为养宠人士设计一款“看上去很小、有点酷的智能产品”。

  2014年俨然成为可穿戴行业“爆发年”,在张江园区内,五花八门的可穿戴设备正“落地开花”,大大小小的创新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试图抢占行业发展先机,未来这里还有望成为国内一大可穿戴设备研发基地。

  可穿戴设备风暴来袭

  所谓“可穿戴设备”,指可直接穿戴在身上,或是整合到用户衣服或配件上的一种便携式设备。它并不仅仅是硬件设备,更是通过软件支持以及数据交互、云端交互来实现不同的功能。目前,可穿戴设备主要包括手表、手环、眼镜、戒指等。

  以2013年为行业“元年”,国内可穿戴市场悄然“萌动”。在张江园区,以盛大网络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行动迅速,旗下果壳电子在去年发售的智能手表GeakWatch打响了张江智能穿戴产业走向市场的“第一炮”。

  手机铃声响了,不用再去包里狂翻一通,只要用手指轻轻划一下智能手表上的液晶显示屏,就能完成通话、查看短信。果壳电子去年6月开卖的GeakWatch通过蓝牙与手机连接,可以同步手机的数据,包括短信、邮件、通讯录等。果壳同期还发布了另一款智能戒指,用户佩戴戒指时无需输入密码或滑动解锁,只要将手机与戒指轻轻接触,手机就会做出反应。除解锁手机外,这款戒指还可以实现便捷交友,轻松将自己的联系方式留给他人。

  截至目前,果壳智能手表已经更新了近30次版本,基本上10天左右就会完成一次固件升级。“八成左右用户都会在最新版本发布当天下载更新,版本的持续更新保证了手表用户的活跃度。”果壳电子CEO顾晓斌告诉记者:“我们只用了不到4个月时间,果壳智能手表的出货量就已超过20万块,大大超过预期。

  就在上个月,果壳电子又向外公布了二代智能手表(GeakWatch2)的一系列设计图,回归传统的圆形表盘、精致的表身和简洁的界面引发了市场不小的关注。

  创新创业风起云涌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看,可穿戴行业呈现出“巨头定义”的态势——互联网“大佬”纷纷布局进入,创业企业则寻找市场缝隙,以“”制胜。“浦东有基础、有条件、有实力发展智能穿戴产业。”浦东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推进中心的郑丽兰表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如果能抓住新产业的发展先机,就有机会迅速崛起。

  事实上,张江可穿戴行业的创新创业正风起云涌。最近,欧孚通信拿出了RWatch第二代智能手表,产品的特色功能包括,可以充当通讯伴侣,接拨电话、短信微信、播放音乐等,还能扮演实用伴侣,包括计步器、气压计、高度计等。而云蚁科技研发的“Ants云蚁摄像机”摈弃了传统路由接线方式,只需要无线WiFi就可以对接手机等智能移动终端。从产业成长环境来看,张江园区聚集了集成电路、软件和信息服务等优势产业,与智能穿戴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今年6月,上海穿戴式智能设备创新联盟(爱戴Club)在张江成立,吸纳涉及运营商、终端、芯片、科研机构、服务等产业链上下游,将打造成沪上首个可穿戴智能设备的产学研互动平台,帮助本土智能穿戴设备创业者,集中资源促进产业发展。未来几年,这里有望诞生更多可穿戴设备领先企业。

  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

  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达到9亿元,较上年增长80%,预计今年市场规模将达到22亿元。业内分析,目前国内可穿戴设备市场还处于起步阶段,产业链仍在初建之中,多数产品处在概念和实验过程中,能够产生商业效益的产品较少。但从另一方面来看,在整个可穿戴市场尚未形成规模、商业模式未完全清晰的情况下,也正是行业机遇来临之时。今年初,果壳电子主办了“全球首届智能穿戴设备开发者大赛”,从行业和开发者的角度探讨智能手表发展趋势及如何打造智能手表生态圈。“我们的愿景是在2015年前成为中国最大的智能穿戴公司。”顾晓斌表示,果壳电子正推动十万人共同开发计划,吸引设计师、应用开发者等共同设计有趣实用的应用软件。

  相关专家指出,可穿戴设备的兴起将带动整条产业链发展,不仅有助于传统硬件产业的转型,还给可穿戴计算、传感器、材料技术等相关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郑丽兰表示,可穿戴行业的发展应当注重三个“避免”:首先是避免简单模仿,打造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品牌价值的产品;其次是避免重硬不重软,可穿戴终端本身仅仅是一个输入输出平台,应用程序才是实现智能穿戴多样化的关键;最后还应避免重销售轻服务,可穿戴设备一直跟踪着用户的活动,创造出大量的数据,但仅显示信息并没有什么实在的意义,用户需要知道通过它来做些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