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村调查】有一种暑假叫做“行走田野”(贰) ——甘肃省古浪县裴家营村定点调查手记

11.08.2015  16:01

      2015年8月3日早上7:30,甘肃古浪飘着几滴零星小雨,竟让人感到有丝丝凉意,同学们纷纷穿上调研服,彼此打着招呼,交流着对古浪的初次印象。有细心的队员一大早就起床去买整盒的签字笔,以防有人忘记携带,一切准备妥当后,古浪县的调研之旅就要正式开始了。

      上海财经大学持续了八年的千村调查项目正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今年调查项目的主题为“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的覆盖与使用”,旨在研究农户在存、贷、汇、保险及互联网金融等方面的使用情况,进而为监管部门的政策决策提供参考。通过随机抽样,甘肃古浪被确定为今年的一个定点调查地方,金融学院党委书记柳永明教授带领着十三位同学来此调研。该团队的成员来自甘肃、青海、宁夏、山西等地区,就读专业则分别来自金融学院、统计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工程学院、经济学院、会计学院、人文学院,队里还有两位特别的队员,一个是我校刚入职的杜佳芮老师,一个是甘肃农业大学金融专业大三的学生张成莲。一行13人,历时7天,行程360公里,共走访4个行政村400多个农户,裴家营镇农村信用社、海子滩镇农村信用合作社,古浪县金融办等金融机构,累计访谈了200多农户,完成问卷200份,形成6篇调研笔记。

      记者跟随这支年轻的队伍2天,体验了他们的调研生活。

 

      8:30,从古浪到裴家营镇的中巴上,同学们按照昨晚商量的策略,搭档的两个队员坐在相邻的车座上,继续讨论调查问卷。新一轮的千村调查项目启动以来,学校针对定点调查和返乡调查分别开展了队员的培训,并下发《2015千村调查培训手册》、《2015千村调查操作手册》和《千村调查安全手册》;定点调查队伍组建后,带队的专业老师进一步与学生交流,指导调研中需注意的事项。然而调查涉及方方面面,为充分锻炼学生、保证调查的效果,带队老师和队员们抓住一切机会讨论调研中的问题。学生们负责的入户问卷涉及家庭基本情况、传统金融服务情况、保险的使用情况、互联网金融、农村信用体系和村庄治理六个部分,而这次调查的对象是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的农民,因此,队员们需要认真准备,不仅自己完全熟悉问卷中的内容,还要想方设法把问卷转化成农民能理解的通俗语言。一路上,队员们热烈的讨论着如何向农民解释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借记卡与信用卡的区别、“宝宝类”互联网理财产品等等。

      9:30,到了裴家营镇,我们迎来了最后一位队员,甘肃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学生张成莲。甘农大的老师知道我们学校每年开展千村调查,就推荐了这位老家在古浪县的学生参与我们的调研,事实上,张成莲同学确实帮了我们很多的忙。裴家营镇有13个行政村,仅裴家营村人口就有6千多人,没有熟悉当地的人员带路是很难完成调研任务的。经过简短的沟通协调,记者跟随带队柳老师留在镇上了解裴家营镇的基本情况,队员们分成六组由镇政府的工作人员和张成莲同学带队直接入户调查。
      裴家营镇是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因明代裴姓将军扎营驻防而得名。镇相关领导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环境、经济、教育、医疗的基本情况。镇党委王书记重点介绍了单位联村干部联户的“双联”扶贫和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古浪县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分析贫困户致贫的原因,根据每户的实际情况开出脱贫的具体方案。精准扶贫贷款不但由省财政全额贴息;缺乏致富能力的贫困农户,其贷款额度还可由能够带动其增收脱贫的农村合作组织、致富能人使用,对方给予贫困户一定比例的分红。在政府各类支农惠农强农政策的扶持下,裴家营镇2015年的贫困户比2013年减少了三分之一左右。

      12:00,天气转晴,气温逐渐上升,做完入户调研的同学陆续回来,各组迫不及待的交流各自的调研进度和调研中碰到的问题。中饭过后,张成莲同学带领大家寻找住宿的地方,十五人的队伍迅速把这个小镇上的宾馆填满了。安顿好行李,队员们来不及洗把脸就继续入户了,带队柳老师则找裴家营村干部进行入村调查。

      14:00,记者跟随第一组的谢会平和胡雅惠同学入户调研。8月初的农村,正是收割小麦的季节,一连走进几家,看到家里的劳动力正在午睡,我们迅速退出来。带路的镇干部说,现在是农忙季节,农民们一早就下地干活了,中午地里太热,他们正好休息一下,等会还要去地里。这么宝贵的午休时间,我们当然不能打扰,跟着带路的镇干部继续往前走,前面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看来这家有人而且不少。简单说明来意后,户主大叔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这是一位健谈的大叔,两位队员就采取了一位提问记录,一位观察协助的方式开始访谈。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协助队员会和边上的镇干部沟通,也会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开朗、直爽的大叔让访谈很顺利,但明显超时了,为节省时间,随行的摄影记者提前找好了下一个访谈对象。这也是一位五十几岁的户主大叔,看着院子里停着小汽车,日子应该很红火,“若有闲钱,通常如何处理?”大叔说:“家里没钱,没考虑过这个问题呢。”同学们明显不相信,继续追问,“过去一年里,家庭日常开支多少钱啊?”大叔说:“我家有五个孩子,四个在上学,两个大学两个高中,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十万块都不得够啊。”说完憨憨的笑了,边上的家人也一起笑,看来这入不敷出也是幸福的烦恼。离开大叔家,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家门口坐着三五个聊天的妇女,我们找了一位最年轻的中年妇女,年轻人应该更清楚金融状况,比较符合我们的调研要求。这次采取了一个队员提问,一个记录的方式,希望能更好的控制访谈的节奏。访谈开始了,大姐一边听一边笑,但是答案总是“不知道,不知道”,这可急坏了我们的同学。坐在边上裹着脚的老奶奶说:“这些娃娃从大老远的地方跑来不容易,不容易,你们要好好答。”两位同学感激的看着老奶奶,也调整了自己的提问方式。当问到“支付宝”“宝宝类”的问题,大姐说不知道时,同学就换着问,“你在网上买过衣服么?”顺着这条线问下去,答案就出来了。

      16:20,第一天的问卷结束了,各组进度不一,在提前完成调研的组队的帮助下,大家总算按计划完成了一天50户的调研量,各队员和带队柳老师来到了裴家营镇农村信用社。信用社的王主任为我们介绍了当地的妇女创业贷款、双业贷款和精准扶贫贷款政策,当我们问到双业贷款的利润高、风险低,如何有积极性推行免息的精准扶贫贷款时,王主任坦率的说:“精准扶贫贷款的钱是兰州银行出的,我们只是具体操作,老百姓从我们这里拿到钱感谢的是我们信用社呢。”王主任又补充到“老百姓的生活好不好主要还是靠自己,现在和以前真的不一样了,我们和政府一起在想尽一切办法让老百姓快速致富。我们积极配合党和政府推行对老百姓有利的政策,只有老百姓的收入大幅增长,经济才会快速发展,我们农村信用社的日子也会越来越好过。”你好我就好,王主任的话让在场的我们感触良深。

      21:00,今天的总结会开始了,每组队员开始讲自己在调研中碰到的问题。基本信息里的家庭编码问题;家庭年收入和各来源加总不符合问题;农民自己搞不清楚自己的贷款利息、保险种类问题以及最初始的调研对象选择问题等等。队员们热烈讨论,在18摄氏度的大西北农村夜里,依然满头大汗。讨论中,带队柳老师一一解答了大家的问题,这个西北汉子不仅传授调研经验、解答专业问题,还提醒每位队员安全、衣着、防虫防晒直至防晒不要打遮阳伞种种细节。

      22:00,队员们开始当天调研数据的录入。依然是两人合作,一人念一人输入系统。
      23:30,屋外皓月当空,繁星点点;院子里灯火通明,队员们还在录入数据,而我们亲爱的柳老师也在整理入村问卷。

      (供稿:李卫  供图:洪梅    编审:孔德民  收稿日期:2015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