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推美丽家园建设 老街改造200天安装496只马桶

22.02.2016  15:38

  编者按:去年下半年以来,静安区集全区之力推进“美丽家园”建设。同时,与“补短板、破难题”相结合,紧盯住宅小区中的“老大难”问题不放,真正取信于民;与贯彻落实市委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1+6”文件精神相结合,使基层增活力、让群众得实惠;与“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相结合,发动全区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结对联系居民区,转变工作作风。

  今天本报报道的就是“美丽家园”建设中的一个真实故事。

  劳动报讯 家住长乐路680号二楼后间仅5.6平方米的张阿婆,自从去年小区大修工程完成后,心情好到一直合不拢嘴(见图),因为大修工程帮她“圆了一个跨世纪的梦”———告别每天倒马桶的日子。由于91岁的老伴曾中风脑梗、行动不便,加上蜗居小屋,张阿婆告别马桶的心情比谁都迫切,用上抽水马桶解决了老夫妻俩“这辈子最烦心的一件事”。

  据悉,静安区自去年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以来,有数十万像张阿婆这样的居民获得了实惠,提升了居住品质。

   黄金地段竟天天倒马桶

  古柏居民区位于静安区的最南面,虽地处市中心黄金地段,但小区长乐路沿线614弄、638弄、660弄、682弄和襄阳北路44弄的607户人家、近2000居民,一直过着每天倒马桶的日子。去年4月,静安区决定对这片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地区进行大修改造,抽水马桶安装项目也被列入工程,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

  万事开头难。“居民开始对改造工程不是很理解,以为和以前的大修没什么两样,‘大修就是做面子工程、形象工程’之类的话也时有所闻。”古柏居委会主任汤永珍告诉记者。为了让居民直观地了解大修工程和马桶改造项目,长乐路682弄29号楼被选为样板楼。工程方考虑到老房子的结构特点,特地选用了外观小巧的后出水型号的抽水马桶,并配备陶瓷托盘,整个马桶仅占地0.6平方米。一些原先有顾虑的居民在参观了样板房后,态度有了180度的大转变———从最初的抵制大修工程到后来逢人就称这次大修真的和以前不一样了。汤永珍说,样板房后我们听到的最多的话是“怎么还没轮到我们家,我们东西都已经清理干净了,就等你们进门”、“可不可以先做我们这里啊”等等。

  居民笑称像是做梦一样

  尽管居民有了强烈的愿望,但在马桶安装的实际推进中却远非一帆风顺。古柏居民区党总支书记翁小玲对记者解释道,一是由于80年的老房子先天不足,房屋结构让管道的走向、冲水的声响都成为障碍;二是利益冲突,一些邻居几十年的积怨由此爆发;三是受制于住房条件,往往是楼上马桶的位置对上楼下饭桌或床的位置。可谓矛盾重重。

  对此,居委会11名工作人员全体上阵,每天现场办公。面对激烈矛盾,第一招对策是先易后难,缩小包围圈;第二招对策是各个击破,背靠背做思想工作;第三招对策是将心比心,因地制宜设计最完美的管道线路。

  最终,历时近7个月共200天的大修工程在去年11月圆满收官,496户居民实实在在地尝到了甜头。“说白了,不是我们居委干部本事大,而是我们的付出和耐心感动了居民。像682弄23号一户居民的马桶安装,曾因管道排线遭到楼内所有住户反对。我们10多次上门,前后历经3个月的思想工作,最终帮助居民圆梦。”翁小玲说。

  面对记者,在此住了七八十年的居民李树春笑称“能在有生之年用上抽水马桶,这是我们每天都在想、但又想都不敢想的事,真像是做梦一样”。有居民悄悄告诉记者,原来小区20平方米房间的月租金是1800元,现在有了抽水马桶,一下子窜到3000元了。

   居委会不再到处“救火

  据悉,古柏小区的大修和马桶改造工程是静安区“美丽家园”建设的一个缩影。这项去年投入5亿元专项资金的惠民工程聚焦于居民区房屋基础设施老化缺失、物业服务水平偏低和违法经营等“五违”现象,旨在整治各类顽症、提升居住品质和增强基层活力。对此,南京西路街道副主任沈伟对记者说,“以前居民区干部反映,他们的很多精力都是被张家漏水、李家停电、王家门前积水等问题所牵扯,而这些都是专业性很强、属于政府职责的房屋问题,他们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自从推进‘美丽家园’建设以来,像马桶安装等一批群众住房方面的‘急难愁’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这一‘减负’可以让居委会腾出更多时间,集中更多精力做好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工作。

  “下一步,将实现‘美丽家园’建设全覆盖。”静安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所有785个住宅小区将全面推进,努力打造“美丽家园”升级版,并且“美丽家园”将从小区向楼组和街区两端延伸,从而实现静安区建设“美丽城区”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