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授受 薪火相传 ——“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举行

04.06.2015  18:55

5月29日上午,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拜师仪式在光华楼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隆重举行。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古籍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办发〔2007〕6号精神,充分发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简称“传承人”)在古籍修复领域的技艺传承作用,采取师带徒形式,在实际工作中培养高质量人才队伍,建立完善古籍修复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特在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设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

仪式由复旦大学对外联络处副处长刘莉主持。陈思和馆长代表图书馆/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致欢迎词。国家图书馆副馆长、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副主任张志清研究馆员代表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宣读关于成立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批复文件并致辞。林尚立副校长代表复旦大学对国家古籍保护中心在复旦大学设立传习所表示感谢,表示学校将大力支持传习所的建设。

张志清副馆长、林尚立副校长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揭牌,并为国家级古籍修复技艺传习中心复旦大学传习所导师赵嘉福、童芷珍颁发聘书。

拜师仪式随后举行,学生代表喻融等敬茶、递拜师贴、向导师鞠躬致敬、献花,表示愿意谨遵师教,团结同道,刻苦钻研,传承技艺,弘扬民族文化。

最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长杨玉良院士发言,希望传习所“传统的师带徒”成为继古籍保护方向专业硕士外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并为国家输送高端的古籍保护技术专门人才。

国家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助理王红蕾,复旦大学校长助理兼财务处长苟燕楠、人事处处长钱飙、科技处处长殷南根、文科科研处处长陈玉刚、资产管理处处长余青、总务处处长周虎、团委副书记王安华,中华古籍保护研究院院董阮立平、常务副院长杨光辉、副院长陈正宏、研究院特聘专家吴格、沈乃文、潘悟云以及来自中国社科院、武汉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的代表出席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