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电站班长23年的坚守:做一件事就要做到最好

31.07.2016  06:07

  原标题:“做一件事要像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精益求精的精神在浦东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班代代相传——一本本工作日志23年匠心传承

  图片说明:7月28日一大早,王文成(左二)和同事们一起对站内几处电气设施展开检查。马松摄

  夜色中的陆家嘴,霓虹灯映着她的美,说不尽的繁华与璀璨。

  在距离东方明珠不到1.4公里的地方,有一栋沉静而朴实的小楼——浦东供电公司变电运维一班。或许很少有人知道,这个隐藏于闹市的变电站,承载的是浦东罗山路以西至黄浦江区域的供电重任,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环球金融中心的电力直接来自于它。

  23年如一日的坚守

  变电运维一班班长王文成,有一双布满老茧的手。他的手背黝黑发亮,掌心却白皙温厚。

  接近40摄氏度的高温,王文成顶着烈日在户外排除故障。拉开箱式变压器的刹那,一股热浪扑面而来,短短几分钟,王文成灰色的制服背后就渗出了深深汗渍,豆大的汗珠顺着脸颊滚落。

  中午时分,王文成回到变电站,匆匆用湿毛巾擦了把脸。他来到桌前,打开抽屉,取出一个本子,开始记录:“7月28日星期四,G23东方康安甲开关检修完毕、‘都市’、‘群英’、‘荟萃’世博园区三大变电站巡视、清扫工作完成”……

  每天写工作日志,已经成为王文成的习惯。厚厚180多页的日记本,每页上都详尽地注明了日期、工作内容、注意事项、完成进度,以及责任人。

  而这只是王文成十多本工作日志中的一本。密密麻麻的文字背后,记录着变电站成立23年以来,他与变电运维一班的共同成长与变迁。

  “在变电站工作,要学会耐得住寂寞、经得起枯燥的考验。”王文成说,干这一行就是与仪器设备打交道。“这些冷冰冰的器械不会与你对话,有时你会讨厌它们,产生烦闷的情绪,这都很自然。但既然做了这一行,就要保持一份定力。

  1982年,王文成进入电力行业。至今整整34个年头,这位“老班长”的定力从何而来?

  用地下的“黑暗”换地上的明亮

  2009年6月22日,世博会中国馆通电。望着眼前那抹明艳的“东方红”,王文成说,那一刻,长达一年半的疲倦仿佛一下子得到了消解。

  有句话叫“电力先行”,工程项目每一步推进都离不开电力供应。2009年初,世博会场馆还未起建,“电力人”就已进驻园区。为确保良好的电力运转,王文成和其他几位同事索性扛来一张钢丝床,搬进了世博园的地下变电站。

  3层的地下变电站,阴冷潮湿。没有阳光、没有新鲜的空气,就连手机都处于“无服务”状态,这里有的只是阵阵的机械轰鸣声。

  当天下午,王文成班组接到一个紧急任务,要将连接停车场与部分世博场馆的20只箱变当天送电。这就意味着包括唱票、接令、检查设备、操作送电等几百步操作必须连夜完成。来到了现场,王文成才发现,这20只箱变分布散乱,最南端在后滩,最北端在南码头,两处相距两三公里路。

  “那时候的世博园可不比现在,路面都没铺上,只有坑坑洼洼的烂泥地。寒冷的夜晚,大家却走出了一身汗。”王文成借着手电光,吃力地寻找淹没在电缆沟、泥堆中的箱变。

  整整20次循环、40次巡查,待送电完毕已是半夜两点了。瘫坐在泥地上的王文成,才感到脚趾一阵冰凉,原来那双穿了两年的绝缘橡胶鞋,在那一晚走脱了胶。

  从世博园前期筹备到盛会的顺利举办,整整500个日日夜夜,王文成说,自己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到地面,看一眼恢弘壮丽的世博场馆。

  可是王文成没有。电力安全事关重大,不允许他有一点“开小差”的时间。

  “在地下的时候,我曾无数次幻想世博场馆建成通电的样子”,王文成的眼睛有些闪烁,他说,“倘若能用我的劳动,换来城市的美丽,哪怕耗尽我的一生也在所不惜。

  三代“匠心”的传承

  兢兢业业做好一件事,这不是王文成独有的特质。这份执着,在老一辈“电力人”的身上都有迹可循。

  变电运维一班有一文件夹,里面存放着的是王文成的师傅邱永椿编写的两本手稿:一本是《高压电气试验培训教材》,另一本是《电气试验和相关知识》。197页的手稿,记录着邱师傅平日实践的点滴感悟。无论翻到哪一页,字迹总是一如既往地清秀端正。很难想象,这出自一位80岁的老人之手。

  “师傅对待工作从来一丝不苟,在他看来,编写教材是一件神圣的事。每一行字都是老人家用硬纸条当做尺子,规规整整写出来的。”王文成说,师傅对自己的影响很大,“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会我,做一件事要像一件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到最好。

  “精益求精”这四个字,也是王文成对徒弟们的要求。现在的变电运维一班,平均年龄35.3岁,有本科生,还有博士生,但班组的流动率几乎为零。

  “看到王班长还在站点上蹲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偷懒?师傅的一言一行,大家都默默看在眼里。”来到变电运维一班10余年的李展鹏说,除了师傅的榜样作用,留住他的还有这份职业所带来的自我价值的实现。

  “晚上回家的时候,看着陆家嘴万家灯火,这里面有我出的一份力。或许这就是作为一名匠人,最大的快乐所在吧。

  每天下午,王文成依旧会将任务安排详尽地记录在案。王文成的工作日志还在继续,他的“匠心”也还在续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