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词流行语看日本人口社会的变化――记外国语学院“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第十六讲

31.12.2015  17:34

由上海大学外国语学院主办的“重建巴别塔”教授讲坛第十六讲“从新词流行语看日本人口社会的变化”于2015年12月29日在校本部C512会议室顺利举行。主讲人为上海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留日博士马利中教授。日语系部分教师和全体研究生参加了会议。

新词、流行语作为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作为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它反映出人口社会的变化。马利中教授从人口学的角度,通过对“人口急减”、“地方创生”、“2040极点社会”、“人口红利”、“人口负债”等日本新语、流行语的梳理分析,向我们讲述了日本少子老龄化的现状、发展进程和产生原因及“人口红利”效应和对策措施的制度设计。

马教授认为,日本少子老龄化、人口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出生率的下降,而“草食男”、“绝食男”等现象是造成晚婚率、不婚率比例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说,“佛系男女”正逐渐成为日本的一种普遍现象。究其原因,可能与飞速变化的成长环境和食物、教育、自然环境的因素有关。现代社会的经济压力过大导致两性关系承担了过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性,它面临的物质要求很多,诱惑也很多。因此很多人不敢面对婚姻,没有勇气挑起家庭的重担。从日本步入老龄化社会40余年发展的“前车之鉴”看,其对经济社会产生的影响主要包括:劳动力年龄人口减少导致的经济增长缓慢、储蓄率下降引起的资本储备减少和劳动力人口负担的加重。为减轻老龄化对经济持续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日本政府采取了实施“护理保险制度”、“成年监护人制度”等创新制度;鼓励开发和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积极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发展为老年服务产业;鼓励生育,延缓老龄化进程等的具有亮点特色的举措。借鉴日本的经验,可以对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应对少子老龄化挑战产生“未雨绸缪”的积极效果和启示。

马利中教授是“文革”结束,恢复高考后的77级毕业生,长期在政府机构和高校从事日语教学和科研工作。目前担任上海市日本交流研究协会副会长、上海市日本学会理事、复旦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兼职教授、上海市政府人口发展专家咨询委员等职;主持上海市政府决策咨询课题、上海市引进高层次海外留学人员专项课题等多项项目。马利中教授的演讲紧扣语言和文化结合的时代特点,思路清晰,叙述层次分明,数据充实,语言风趣幽默。他对新词流行语的研究心得和体会对外语工作者有很大的启示。最后,马教授和在座的教师、研究生进行了互动,本次讲座在大家的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

外国语学院副院长苗福光主持讲座,东亚研究中心副主任廖瑞平做了学术点评。

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