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建学院师生受邀参加第十二届“北极前沿”大会[图]

06.03.2018  01:13

1月19日至25日,第十二届“北极前沿”大会在挪威特罗姆瑟举行,上海交通大学船舶海洋与建筑工程学院李寅峰副教授与硕士研究生高颂受会议组委会及挪威驻上海总领事馆邀请参会。

北极前沿”会议是专门研讨北极可持续发展事务的国际论坛,由学术、政府、商业三部分组成,旨在讨论北极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实现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今年会议的主题是“联通北极”。挪威外交大臣伊娜·瑟雷德在大会上表示,尽管当今世界局势复杂多变,但稳定与合作仍是北极地区的突出特点,挪威北极政策的总体目标是致力于维持这种状况。气候变化和商业活动不断增加是北极地区未来的两大趋势,相关国家和地区需要通过加强合作来推动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李寅峰老师全程参与了关于海洋微塑料污染的议题讨论,与参会学者探讨了微纳米材料力学及生物行为属性的学科交叉研究对未来治理海洋污染的应用前景,一致认同北极在面临气候变化威胁之外,污染问题同样触目惊心。而备受瞩目的油气能源开发、航道开发和旅游业开发,都面临此类风险。关于北极汞污染、北冰洋微塑料污染、北冰洋中部公海临时禁渔等热搜新闻,不断给人类敲响警钟。李寅峰还应邀访问特罗姆瑟大学及其北极综合遥感和预报中心。

在参加会议的同时,高颂同学通过严格选拔获得参加“北极前沿会议学生论坛”的机会,这也是该学生论坛上第一次出现中国学生代表的面孔。“学生论坛”汇集了来自世界18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31名拥有不同文化背景、学科背景,对北极地区感兴趣的学生。作为“北极前沿”会议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会议组织者精心安排了丰富且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包括参观特隆姆瑟本地代表性的机构,如特隆姆瑟大学、特隆姆瑟博物馆、KSAT天文服务中心等;聆听政界人士、商界代表和非政府组织代表的讲座;以及关于“开发新型北极大学间合作模式”的学生分组汇报。

谈到参加这次会议以及学生论坛,高颂同学说道,“我的专业是海洋工程,对挪威先进的海洋油气资源开采开发、渔业养殖技术早有耳闻,但我对特隆姆瑟这个位于极地圈内的城市以及北极文化还是很陌生的。这几天的活动极大地开拓了我的视野,比如,我了解了一种有趣的极地少数民族文化-萨米文化,一部门人现在仍然以驯养驯鹿为生;我还与俄罗斯驻挪威大使、格陵兰岛议会成员等进行面对面交流,聆听他们对促进北极地区和平与稳定发展的看法。”当被问道这次活动中印象最为深刻的事情是什么时,“当然是认识了30个有趣的小伙伴” ,他毫不犹豫地说,“他们大多数来自北极地区,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能感受到他们对自己国家乃至北极地区发展的关切以及独到见解。几天前我们互不相识,但是通过丰富的课程和最后热烈的讨论,我们建立了友谊,这也算是对这次北极前沿会议主题‘联通北极’最好的诠释了吧。

两位参会师生还与挪威外交部北极事物司司长Bjorn Midthun座谈交流了挪威关于北极开发保护的极地政策。中国外交部北极事务特别代表高风鼓励两位参会师兄加强与中国极地科学界的横向联系,并积极在国际会议上发声,借广泛的科技合作机会,务实地参与到北极事务全球治理中。关于对中国在北极事务中扮演的角色,两位参会师生认为,在全球气候变暖,北极冰雪融化加速的情况下,北极自然状况的变化会影响中国的气候系统和生态环境,进而关系到中国在农业、林业、渔业、海洋等领域的经济利益。中国应该认识北极、保护北极、利用北极和参与治理北极,维护各国和国际社会在北极的共同利益,推动北极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