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学院服部素之研究员合作研究发现 P2X3受体的变构调节药物靶点

22.04.2018  15:28

近日,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服部素之研究员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烨研究员、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锐院士研究团队利用晶体结构、电生理记录及计算建模等手段,发现受ATP调控的P2X3受体与其变构调节药物的相互作用机制。4月18日,研究成果以 “Druggable negative allosteric
site of P2X3 receptors” 为题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报》( Proc Natl Acad Sci U.S.A )。

人源P2X3受体与AF-219复合物的晶体结构

P2X受体是受胞外ATP调控的阳离子通道,在突触传导、听觉、痛觉及免疫调节等生理活动中有着重要作用。P2X受体可以作为解决某些疾病的靶点蛋白,目前有许多针对P2X受体的药物正在开发,但只有四种抑制P2X受体的小分子药物(AF-219, AF-130, AZD9056和GSK1482160)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AF-219作为P2X3受体的变构调节配体是针对难治性慢性咳嗽的药物,在二期临床试验中有着很好的表现。以受体的变构调节位点为靶点设计的药物具有高特异性和较低的毒性,但是由于目前对于P2X受体的变构调节位点及机制了解有限,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精准靶向的药物设计。

为了揭示P2X受体的变构调节机理,服部素之研究员及其合作团队用X射线晶体衍射方法解析了人源P2X3受体与AF-219的三维晶体结构。研究揭示了AF-219与P2X3受体的left flipper (LF)、
lower-body (LB)和dorsal fin (DF) 结构域间的作用机制,证明了AF-219可以通过该位点与P2X3受体结合抑制P2X3受体的LF、LB和DF结构域的变构,从而抑制其与ATP结合导致的胞外阳离子内流,初步解释了P2X受体的变构调节分子机制。该研究结果极大提高了发现新的候选药物的可能性,也为基于靶点结构设计药物提供了关键信息。

复旦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服部素之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于烨研究员、兰州大学基础医学院王锐院士为本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复旦大学生命生命科学学院王垚、黄亦辰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汪津、崔雯雯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服部素之研究员得到中组部千人计划(青年)、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青年项目)、国家基金委等基金项目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