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 Genetics发表华山医院垂体瘤研究团队成果

19.06.2015  17:45

 

6月1日,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 Genetics (自然‧遗传学)(影响因子30)在线发表了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外科和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共同完成的一项研究成果:通过对大样本垂体瘤病例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研究团队在国际上首次揭示了10p12.31,10q21.1和13q12.13三个基因位点与中国人垂体瘤发病密切相关。这一最新研究成果为深入了解易感基因在垂体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提供了重要启示。该项标志性成果的取得,凝结着华山医院垂体瘤研究团队全体成员的辛勤付出,也是神经外科长期致力于垂体瘤亚专科建设后获得的国际学术界认可。消息传来,所有人为之欢欣鼓舞。

垂体是人体最重要的神经内分泌腺体,它在维持内分泌代谢稳态中发挥主导作用。垂体瘤则是人体最常见的神经内分泌性肿瘤,临床上可引起严重内分泌代谢紊乱症状(包括月经紊乱、不孕不育、性功能下降,肢端肥大,柯兴综合征,甲亢和内分泌功能低下等)和视神经功能障碍(视力下降和视力缺损)。根据不同的临床表型和病理特征,垂体瘤又进一步分为多个亚型,诊疗方法各异。特别是具有分泌功能的生长激素(GH)型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型垂体瘤,临床危害极大,病情可累及全身多系统多脏器,引发高血压、心肌肥厚、糖尿病、呼吸睡眠障碍、血脂异常、电解质紊乱、骨质疏松等系列症状,最后导致多脏器功能衰竭。由于垂体瘤常起病隐匿,病程缓慢,症状复杂,易造成诊断延误、治疗不规范,最终给患者带来长期病痛与不便,甚至因治疗不及时或不规范而危及生命。随着MRI技术的普及,其临床检出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目前在华山医院神经外科颅内肿瘤年手术量中排名第二。

手术“质、量”攀升,国际影响扩大

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中国最早建立的神经外科之一,目前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医学中心,同时也是全球临床规模最大的神经外科中心,总体水平居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华山医院神经外科是国内最早开展垂体瘤临床诊疗和基础研究的单位之一,宗师杨德泰教授于上世纪80年代历经艰苦,率先开展了垂体瘤微创手术的临床实践。此后,在历届院领导和科室主任的支持下,垂体瘤手术治疗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科室主任周良辅院士高瞻远瞩,首次提出“垂体瘤亚专科”的建设规划,学科带头人李士其教授等积极响应,并率领一支老中青结合的研究团队,利用得天独厚丰富的垂体瘤病例资源,积极进行临床技术革新和制定诊疗规范。借助于科室不断引进的国际上最新硬件设施(包括术中核磁共振、神经导航、神经内镜、术前虚拟技术、术中电生理监护和多普勒超声),全方位地开展了高新技术辅助下的各类垂体瘤手术,病种涵盖垂体瘤各个亚型及相关疾病,年手术量持续攀升:从1982年初-1992年初十年间的300例手术总量,提升到目前每年的1500例手术量,迄今已累计手术病例逾15000例,数量位居国内外同类报道之首。70~80%病人来自上海以外的全国各省市,5%来自国外。各项手术疗效指标均保持国际先进水平。由此使垂体瘤手术治疗的“质和量”实现历史性的提升,品牌效益凸显,为广大病患解决了痛苦,并取得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本学科拥有的专业垂体瘤网站(中国垂体瘤网站:http://www.chuiti.com/),目前在同类网站中点击率国内排名第一。相关论文曾发表在国际神经外科领域最权威杂志Neurosurgery(2007)上,获得前世界神经外科联盟主席Laws的评价是:这是迄今国际上报道数量最大的一组病例(4050例),手术效果令人满意,体现了手术团队高超的手术技能。

多学科联合诊疗,个体化解决方案

由于垂体瘤的位置同时位于神经和内分泌中枢,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神经外科疾病,而是一种涉及内分泌科、妇产科、男性科、眼科、放疗科、影像医学科等诸多学科的复杂疾病。对该病的综合诊疗,往往需要多学科合作,才能获得病灶根治和患者内分泌代谢功能的恢复。在毛颖副院长的推动促成下,垂体瘤亚专科青年学科带头人王镛斐和赵曜教授,参照美国哈佛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MGH)的神经内分泌中心(Neuro-Endocrine Center)多学科交叉诊治模式,联合华山医院内分泌科(李益明、叶红英、张朝云教授等)、放射科(耿道颖、姚振威、初曙光教授等)、立体定向放疗科(潘力、盛晓芳、吴翰峰教授等)和神经病理科(汪寅、陈宏教授等),通过优势资源整合和多学科协作,建成了一个包括术前影像学诊断和内分泌评估,术中高新设备辅助下的显微外科技术,术后新型放疗(伽马刀、射波刀)+药物替代+长期随访等在内的垂体瘤一站式综合诊疗新平台,由此实现了各项诊疗技术之间的无缝衔接,显著提高了临床诊疗的效率和质量。同时,专科在定期举办垂体瘤疑难病例多科讨论会和原有的垂体瘤专病门诊的基础上,特设了“垂体病多学科诊疗(MDT)门诊”,接诊各类疑难杂症病例,如难治性垂体瘤、鞍区性质不明病灶和术后严重并发症的救治等。由来自神经外科、内分泌科、影像医学、神经放射外科等多个专业的专家联合起来,在第一时间对患者的诊疗方案做出决断,以高效解决病患的实际难题。

在长期临床病例积累的基础上,专科建立了一个完善的垂体瘤大样本临床数据库和生物样本库,为进一步开展垂体瘤的转化医学和循证医学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近三年来,共申请到国家科技部863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和上海市科委重点项目1项。发表SCI论著15篇(总影响因子70,最高影响因子30),中华系列论著10篇。特别是针对目前临床上治疗最为棘手的ACTH型垂体瘤(柯兴病),本学科通过与上海交通大学Bio-X中心合作,在国际上同期首次发现ACTH瘤中存在高频的USP8基因突变,该突变与肿瘤的发生和临床表型密切相关,可用于今后ACTH型垂体瘤的靶向药物研发!国际一流学术期刊Cell Research(影响因子12 )于2015年第3期刊登发表了这项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并进行了封面介绍。

作为国家级的继续教育基地,本学科通过每年三次的国家级垂体瘤学习班和参加国内相关的学术会议,积极进行先进技术和临床规范的推广应用。主办的一年一度的“华山垂体瘤‧神经内分泌论坛”,已成为目前国内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垂体瘤高峰论坛之一;主持或参与中国垂体瘤诊疗规范的制定,由此引导着国内垂体瘤的临床研究发展方向;此外,通过团队成员的出国讲座和邀请国外专家来华交流,本学科的国际知名度不断得到提升。

组建市级研究平台,引领学科发展方向

为了整合现有上海各大三甲医院的临床学科优势,进一步提升垂体瘤的综合诊疗水平,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实现其转化医学模式,2013年5月17日,经上海市卫计委批准,以华山医院为牵头单位,通过整合沪上另3家著名三甲医院(瑞金、妇产科、眼耳鼻喉科)和4所高等院校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优势学科,正式组建成立集临床诊疗、转化医学和学术交流为一体的“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由周良辅院士、李士其教授分别担任中心主任和副主任,内设13个专业组,拟充分利用垂体瘤的大样本临床资源优势,建立垂体瘤多学科联合会诊平台、切实提高临床疗效,制定诊治规范,推广先进技术;建立垂体瘤转化医学研究平台,获得原创性的研究成果。

相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下,在中心主任周良辅院士的带领下,通过全体成员的不懈努力,上海市垂体瘤研究中心将在朝向“建成居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垂体瘤规范化综合治疗临床医学中心和基于转化医学模式的基础研究中心,不断提升中心的学术水平和国际学术地位,使之成为国际知名的垂体瘤研究中心”建设目标的大道上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