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友穿云越楼航拍最美上海:好作品需大情怀

05.01.2015  12:09

  夜幕降临魔都,繁华街头,你会看到如人群般熙熙攘攘的灯带,但你的视线可曾为某一颗灯而驻足停留?别急着摇头说不,如果你最近看过一段名为《I love Shanghai》的城市宣传片,随着视线地不断攀升,画面中,中苏友谊会堂上空那颗熠熠闪烁的五角星绽放着只属于夜晚的美丽。拍摄这段视频的是几个酷爱航拍的资深玩家,他们操作着一部部航拍器,穿云越楼,捕捉细节的美妙,也揽收大景观的气魄。酷炫的镜头外,他们对自己的作品有着大男孩一般的赤诚:“要拍出好作品,还得有真本领、大情怀。

   这座城市值得用翱翔的姿态去记录

   它的亮度或许不够魔幻也不够绚丽,但知道这颗星星背景的魔都青年不会陌生,它是城市历史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承。

  “我们爱上海,我们在努力。这是一个运动、活力沸腾的城市,这是一个让我没有觉睡的城市。

  这几天,一段时长500多秒的《I love shanghai》视频剪辑片在微信圈被大量转发,上线当晚的阅读量就突破了2万。视频里,刷新城市高度的上海中心,它的尖顶迎着朝霞在滚滚云层里魔幻如鞘;蓝天下,俯看金山海堤,在这座城市竟然也能找到与头顶上方一样碧蓝的海水……而魔都的美到了夜晚,在航拍镜头里披上了一袭华丽的钻袍。日出与日落,这座城市的发展速度在光线移转间发生着激变。

  这是几个摄影发烧友的年度诚意作品,“AK”与“鹰熊”是这个团队的两名成员。他们低调地形容自己是一群上海本土草根,凭着对上海的热爱,运用航拍、延时摄影等手法打造了这部《I love shanghai》:“这座城市值得用翱翔的姿态去记录。

  片子以航拍金山城市沙滩开头,以航拍中苏友谊会堂上方的五角星结尾。导演“AK”30岁出头,他毫不掩饰对那颗五角星的喜爱:“今年上海书展期间,我们趁着亮灯的夜晚,团队的‘飞手’航拍了这样一段画面。它的亮度或许不够魔幻也不够炫丽,但知道这颗星星背景的魔都青年不会陌生,它是城市历史的象征,也是城市文化的传承。城市变化再快,这颗星自打我与队友们有记忆起,似乎永远不会改变。每年一度的上海书展都会在这里举行,无数求知的青年会顶着酷暑前往,这颗五角星点亮的是我们内心的城市情结。

   每个镜头凝结的都是对城市的爱

   这是一个运动、活力的城市,它沸腾着、绽放着、美丽着,这也是一个让我没有觉睡的城市。

  历经三个多月时间、两个多礼拜的集中拍摄,当年轻白领们恶补睡眠的周末,“AK”和他团队的成员们每天凌晨2-3点起床只为抓到日出的第一抹光线;为了拍出绝美的延时效果,摄影师们在东方明珠脚下一站就是整整一天,“鹰熊”与另一名被网友戏称为“穿云哥”的飞手甚至脚跨浦江两岸、悬空400米拍摄镜头。

  为了挖掘原创素材,“AK”的团队几乎跑遍了上海的角角落落,最远去到了杭州湾、长江遂桥。最让“AK”感动的是,他的队友们对拍摄的辛苦没有丝毫抱怨:“我们拍摄的初衷就没想过要把它拍成一部商业片,每一个镜头凝结的都是大家对这座城市的热爱。

  聊起“鹰熊”,导演“AK”对这名航拍发烧友赞不绝口:“他大概是上海航拍界最早开始玩航拍器的专业人才,如果你关注一下上海热门的航拍视频,很多都留下了他的痕迹。

  日出东方耀临港、自行车巡游、奥林匹克赛事上海站……“鹰熊”的航拍主题有细腻的自然之美,也有阳光下的动感。通宵拍摄的节奏让他觉得“根本停不下来”,他在朋友圈留下过一段话:“这是一个运动、活力的城市,它沸腾着、绽放着、美丽着,这也是一个让我没有觉睡的城市。

   这几年飞行器越灵巧越快速

   飞行器上所有的零件都要一再精简,占据器材分量最重的是一块可以充电的锂电池。

  “吾非大师,乃匠耳;不炫耀空泛的思想,只打造拿得出手的实在。

  胖乎乎的脸庞,一只酷酷的熊猫戴着一副哈雷墨镜,脖子上的一条围巾飞出了一抹拽拽的弧度。见到“鹰熊”之前,这幅颇有喜感的“自画像”被他形容为灵感来自宫崎骏笔下的动漫主角《红猪》,看似粗犷的外表下,有着对飞行技术无限接近完美的追求。

  30多岁的“鹰熊”已经是一个女儿的父亲,而他却有着近乎孩子般的笑容,常被喜欢他的网友们戏称为“萌萌范儿的大叔”。一个寒冷的周末,在中华艺术宫门口的空地上,“鹰熊”专注地操控着他手中的控台,头顶上方,一只外观近似于玩具的四爪飞行器“”着一枚镜头“嗡嗡”飞远,一阵大风吹来,控台视频显示的画面却很稳定,丝毫不见抖动。

  一番操作,飞行器打了个来回,稳稳地落在“鹰熊”脚下。弯腰捡起,“鹰熊”从这个净重只有1.35kg的飞行器抽出一张比A4纸片还要薄的SD卡:“飞行器上所有的零件都要一再精简,占据器材分量最重的是一块可以充电的锂电池,这几年,国内的飞行器越做越灵巧,技术更新的速度也越来越快。

  “鹰熊”的飞手生涯开始地很早:“我最初是专业摄影,同时又很喜欢玩航模,专业航拍已有好几个年头。飞行器的飞行全靠‘主控’系统,以前飞手操作系统全靠手修,四个发动机的操控都要靠飞手自己输入数据,修到一个平衡状态来打杆。而现在的航拍器材已经可以实现全自动。

   好莱坞大片都聘请中国航拍团队

   这是国内的专业技术中,为数不多的被其他国家跟风追随的一个领域。

  讲述起航拍器材的专业知识,记者眼前的“鹰熊”俨然是一个“技术控”。2012年年底开始,“鹰熊”见证了整个航拍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对技术更新的灵敏度也空前高涨。

  航拍器材的更新换代也出现了“悟空”、“哪吒”等颇有中国传统味道的名字。讲到这里,“鹰熊”作为一个资深发烧友,脸上露出为之骄傲的笑容:“中国的航拍技术已经走在了世界前面,很多好莱坞的大片都聘请了中国的航拍团队。这也是国内的专业技术中,为数不多的被其他国家跟风追随的一个领域。

  采访过程中,不时有好奇的路人停下来打量“鹰熊”手里的飞行器,有一位男士半羡慕半沮丧地请教起了“鹰熊”:“我家里也有这么一个,被我当‘玩具’玩了,但怎么在我手里就一点都不听话呢?”“鹰熊”嘿嘿一笑:“要是我也把它当玩具,在我手里肯定也飞不好。

  在“鹰熊”的飞手生涯中,他一度对摄影人士玩航模产生过困惑:“飞行器是一种专业性极强的器材,它要求操控者必须有航模的功底,对弧度、角度、速度的掌握都需要经过相当长时间的专业训练。但是,现在航拍器材的购入不受限制,摄影爱好者自以为对拍照片有经验,玩航拍就一定能上手,甚至急急忙忙地就摆出‘家伙’出门拉客户赚钱,向客户吹嘘自己购买的器材有多先进,这样的急功近利会带坏整个行业的风气。

   现在靠航拍器挣钱的人也不少

   当摄影与航拍相结合,验证的除了你的本事,还有你为人处世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踏实。

  “鹰熊”将航拍器的失灵称为“驾鹤西去”:“这几年,听到很多新手在抱怨,买了很精密的飞行器,动不动就不听使唤,机器飞着飞着就没有了信号,和飞手失联。风格踏实的飞手会把每一次起飞前的准备工作做到极致,不放过每一个可能会发生事故的检测环节,飞得好的飞手一定也是机器设备零件的行家。

  操作失误,引发飞行器跌落受损,这被飞手们称为“炸机”。即便是像“鹰熊”这样小心谨慎地操作,也难免会发生意外:“前几年,无人飞机刚出来的时候,一台设备高达7-8万甚至上十万,如果跌坏了‘主控’,基本就是一整台机器的损失都无法挽回。很多人也因此退出航拍圈。这几年,器材的成本降了下来,玩得起的人也越来越多,想靠它挣钱的人也不少,甚至把制作成本往高里报,忽悠客户的事情也时有发生。

  “吐槽”这些行业不良风气的时候,“鹰熊”的脸上掠过几丝愤懑:“以前在航模圈,比拼的是真本领真本事,机器在你手里,能拉出一个漂亮的弧度就是你厉害,飞不过去就是飞不过去,你的实力可以通过大家的眼睛得到一致公认。但现在,影视作品很难用唯一的一套体系去打分,个中的复杂只能说明,当摄影与航拍相结合,验证的除了你的本事,还有你为人处世是否还能一如既往的踏实。

  在“鹰熊”的镜头里,开在缝隙里的小花苗倔强地挺起胸脯,摩托车手一遍又一遍练习着难度姿势,他把这些镜头外的忍耐视为一种修行:“吾非大师,乃匠耳;不炫耀空泛的思想,只打造拿得出手的实在。

   拿到首份“航拍”公众责任保险

   极端的例子虽然目前没有发生在国内,但是,飞行器的监管毕竟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不能等着‘一刀切’最坏的局面出现。

  “行业里有浮躁的人,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地等着最负面的政策出台,我们必须自律,不能眼睁睁地等待‘一刀切’的最坏局面。

  天上的无人飞机越来越多,冷不丁就看见红绿交错地掠过一架。其实,不光是寻常路人对这个神奇的小玩意既好奇又担心,每一位飞手也在操作过程中保持着时刻高度紧张的状态。

  让“鹰熊”欣慰的是,前段时间,他拿到了航拍界的第一份“航空模型公众责任保险”。为了部分化解由于操作及故障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第三者损失,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鹰熊”跑遍了相关机构,主动向政府主管部门报备,终于争取到了第一份理赔总额为50万元的保单。

  去年底,中国民航局已出台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系统驾驶员管理暂行规定》,其中,重量小于等于7公斤的微型无人机,操纵范围在目视视距内半径500米、相对高度低于120米的范围内,由无人机驾驶员自行负责,无须证照管理,尽可能地避免遥控飞机进入过高的空域。同时,规定还指出,重量更大的无人机或复杂空域内,驾驶员则需纳入行业协会甚至民航局的监管。此外,在重大活动等特定时段和区域,无线电通信管理和公安部门也会对航拍器进行监管。不过,由于航拍器等无人机数量多、活动范围大,监管难度不小。

  事实上,在此之前,“鹰熊”已经意识到航拍这一领域极易闯祸和“恶搞”:“在国外,航拍是被禁了又开放,开放以后又再被禁止。两个球队在比赛,观众席上冷不丁地飞出一台无人飞机,拉着辱骂对方的横幅飞进了球场内,引发两支球队的矛盾爆发。这样极端的例子虽然目前没有发生在国内,但是,飞行器的监管毕竟现在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说法,我们不能等着‘一刀切’最坏的局面出现。

   渴望换取公众理解和生存空间

   认定方向,摧折再起,终会穿出云霾,刺出属于自己的耀斑。

  “鹰熊”加入了航空、车辆模型协会,希望通过借助协会的力量完善自己对相关法律法规的补充,在他的脑子里,常年住着一幅地区禁飞地图,以及各种必须规避的飞行高度和器材重量:“这些是最基本的专业知识。保险只对会员开放,因为如果你没有做过‘上海市航空、车辆模型协会’的基础知识应答卷,你对天上飞的法律法规一无所知,保险机构不会为你承保。

  一番积极争取,“鹰熊”拿到了无人机的维修服务保险:“碰了、撞了、损了也管修。其间争取的过程很不容易,历史,是由无数默默奋进的人儿在推进的,这是我们的一小步,也是中国‘航模、空拍’界的一大步,我们有了自己的保险,虽然还只是限制在最小的型号,但,至少我们把头开出来了。

  这个拍摄时候一脸严肃、甚至在脸上写满“千万勿扰”的飞手,为行业争取到第一份保险之后,感谢是他发自肺腑的第一句话:“一路走来,我很感谢各路老师、朋友。我们不能无所作为地等着最负面的政策出台,我们要自律,要主动完善我们的群体,以此来消除莫名的恐惧,换取公众理解和生存空间。要走的路还很长,我们需要团结在一起。

  为了赶拍2015年新年的第一抹朝阳,“鹰熊”照例起了一个大早,他想起拍摄《I Love Shanghai》的时候,和另外一名飞手在400米的高空迎接着耳边呼啸的大风:“那是无法想象的猛烈。”尽管如此,当他抬起头,眼里的景色却从此多了一个维度:“那不再是平面的一楼一云,翱翔的姿态让你觉得用生命拍摄,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

  “鹰熊”在朋友圈里写下这样一段话,那头萌萌的“小飞熊”仿佛在他的笔下多了些许“励志大哥”的模样:真正的生命力是不会被环境所束缚的,只要有一丝光,一滴水,都会昂起头颅亮出态度,或许会被压抑到无尽狭小的空间,或许感受到周遭都是碎石瓦砾,认定方向,摧折再起,终会穿出云霾,刺出属于自己的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