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财经大学2014“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发布

19.12.2014  16:22

      12月16日,上海财经大学500强企业研究中心发布“2014上财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该指数已连续发布6年。有别于一般单纯以企业营业额为指标的排名,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由规模指数、盈利指数和成长指数构成。通过竞争力指数分析,能够深入剖析企业竞争力的强弱程度,能够比较不同行业、区域的竞争力差异,能够分析产权安排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系数。这一综合竞争力指数可以引导中国企业改变成长路径,走向由“大”变“强”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上财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以2004年中国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为基期(取值100),以后年份均与基期相比,2011年总指数为108.78;2012年总指数为105.37;2013年总指数大幅下跌为94.87;2014年总指数为95.21,较上一年度小幅上升0.34个点,维持低位运行。2013年是改革之年,我国整体经济还在从旧常态向新常态转型过程中,企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愈发尖锐,企业进行转型升级的需求愈发紧迫,因此2014年竞争力指数维持在低位运行。
      从入围2014年上财500强企业数量较多的7个省市来看,2014年竞争力指数整体基本持平。北京、江苏、山东3个省市小幅下降,除广东省大幅上升12.65%外,其他省市均小幅上升。上海以114.39处于第一位,一举超过了北京。需要注意的是,上海500强企业竞争力指数小幅上升了1.6%,从这个角度来看上海企业的发展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
      2014年综合竞争力排名前十的行业中5个属于服务业,5个属于制造业。在服务业中,银行业因其拥有较高的规模指数、盈利指数与成长指数位列第一,同时银行业和石油石化行业竞争力指数均有20%以上的上升幅度;而竞争力指数下降最严重的是黑色冶金和煤炭行业,分别下降21.04%和16.72%。
      民营企业虽然规模小,但盈利能力和成长性远远强于国有企业,这也反映出多年来国有经济低效的弊端没有得到有效改善。
      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新常态”下,企业要适应经济增速从高速转向中高速,经济结构从失衡转向优化再平衡,调控从总量宽松、粗放刺激转向总量稳定、预调微调。新常态既是企业发展的新环境新要求,也是企业提质增效创新发展的新动力。从整体上来看,中国大企业对宏观经济的低速增长适应能力较弱,在新常态下,我国大企业要重视企业的盈利性和研发投入,谋求企业从量变向质变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转型,成为真正引领经济发展的“龙头”。
      本次发布的指数和相关文章同时被文汇报、新加坡联合早报、新民晚报、新华网、上海政府网、东方网、中国报道、中国商务部中国服务贸易指南网、天津网、网易等四十多家媒体转载并报道。
      详细内容请登录 http://top500.shufe.edu.cn

      (供稿:陈仁丽      编审:李卫      收稿日期:2014年12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