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11"再创纪录成定局 爆点里蕴含多少成长痛点

12.11.2014  11:19

  11月12日消息:3分钟交易额10亿,13.5个小时达到去年规模362亿元,截至昨天下午6:30,规模在449.2亿元,移动端成交占比43.3%;京东商城官方数据显示,截至11日上午10时,订单量达去年同期的2.4倍,其中移动端订单量增长迅猛,占总体订单量的比例是去年同期的3倍;作为第二年主打“O2O 购物节”的苏宁,截至昨日凌晨1时,苏宁易购PC端和移动端同时在线人数峰值达到206万……

  无论哪个数字,今年“双11”再创纪录已成定局。爆点已然引燃,但痛点同样凸显。

   痛点1:电商触到玻璃天花板了吗

  2011年曾有机构预测,到2015年电商的销售额占中国零售业的规模才能达到8%,但这一比例节点在2013年就实现了,去年网络零售市场销售额在3050亿,占到整个零售业规模的8%。数年前,当大多数电商大佬谈及中国电商的发展空间时,比较的标杆是美国等国外市场,而去年开始,中国电商规模超过1万亿元,把美国等国家也远远甩在外面,脱离了全球电商的发展轨迹,失去了参考系。

  此前,阿里巴巴天猫集团总裁乔峰曾对记者说,日本电商占零售的规模超过10%,这也意味着中国电商的发展尚未碰到天花板。但最近两年,一个明显的趋势是,一二线城市的电商规模增长放缓,大量的电商采取“渠道下沉”,将增长点放在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在乡县等刷墙营销。今年“双11”,阿里巴巴甚至首次启用从海尔集团收购的日日顺物流体系,要让网上的家电等商品能直达全国50个村的人家。

  这是否也意味着,电商的玻璃天花板已近在眼前?

   痛点2:不均衡发展会否伤到经济本身

  今年“双11”,中国快递员工扩容了125万人,数亿包裹的诞生,对中国整个商业服务业产生影响,甚至造成了一定的干扰。

  比如沪上一些外贸公司反映,他们发往境外的包裹,受“双11”的影响,整个运输时间都会延长3到5天,他们已经做好了海外买家对其发货速度不满意的准备。

  再如,每年“双11”都是“电商笑歪嘴,快递跑断腿”。阿里集团CEO陆兆禧昨天也表示,今年最关心的已经不是卖出多少钱的东西,而是快递能否顺利发货。而一家大型快递企业负责人则表示,2013年“双十一”跑下来,公司亏了5000多万元。显然,物流已经成为电商发展的短板之一。行业观察家表示,现在的网购物流环节,大量存在中转滞留、丢件坏件、服务态度差等问题,这与多数电商依赖第三方物流有关。因此,不少电商已经探索和加大自建物流,比如苏宁易购借用和扩建了原为实体店服务的全国各地物流基地,11日凌晨零点到6点产生的订单发货率达到了98.3%。

   痛点3:违背市场规律的折扣能走多远

  “其实我觉得‘双11’很令人烦躁,要提前很久准备,谈折扣、验商品、打广告、调整网站和App、升级服务器和带宽……到了‘双11’这两天又是不眠不休,每个人都像杀红了眼的角斗士。”蘑菇街CEO陈琪说。这一说法也代表了不少中型电商的感受。

  知名男装品牌马克华菲电商部门负责人王丹向新华社透露,按照目前“双11”5折封顶要求,一些小品牌参加难免亏本。而“双11”备货量一般是预估销售额的2倍,也是不小的开支。

  商家王先生,今年第二次参加“双11”,他已经两天没有回家睡觉了,一直在公司候着,他告诉记者,“‘双11’把前后两个月的销售都消化了,以‘双11’的促销价格,我们这种小商家也不会想着赚什么钱了,主要是借‘双11’锻炼团队。”

  知名互联网分析师彭海亮在接受新华社采访时分析说,很多商品在5折后绝对是违背市场规律的,可能连成本都捞不回来。而企业需要生存必须有利润,不得已企业必须先把价格抬高。所以,“5折封顶”之类的规则其实并无必要,只要消费者能得到实惠,又何必强求折扣?

   痛点4:谁来监管“网购陷阱

  一个令人忧心的现实是,狂欢背后隐藏着诸多风险且有扩大之势。据昨天的新华社报道,2013年“双11”狂购后退货率达25%,部分商家甚至高达40%。而房地产、互联网理财、基金等复杂产品的登陆更让“双11”变得不那么容易看明白。

  除此之外,商品质量也成为大众关注焦点。“双11”前夕,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最新一次质量抽查公告显示,网络销售的儿童玩具、服装、鞋类、背提包和小家电等,合格率只有73.9%,而这些产品又是网购最主要的品类。

  为此,昨天新华社发表评论《谁来监管“网购陷阱”》。评论说,六年来,“双11”爆发式增长以及产品的快速全覆盖带来了巨大挑战,商家、消费者、监管者都需要适应。今年是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网络交易管理办法》出台的第一年。对消费者来说,有了法律后盾,在理性消费的同时,应把法律作为保障自身权益最有力的武器。而电商应多从消费者角度出发,把好商品的质量关和售后服务关。监管者则需尽快跟进,全方位净化网络购物环境,让网络购物节能够健康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