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为巴楚县制定县城总体规划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

07.05.2015  10:54

      近日,从上海市对口援疆指挥部传来消息,我校规划设计研究院裴新生、高崎援疆规划联合团队制定的《巴楚县县城总体规划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2012-2030年)》及富民安居工程实用手册和老城区改造导则目前正在当地新城镇及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成为建设工程指南。

      巴楚位于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和塔克拉玛干沙漠西北边缘,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之一。但是,这里气候恶劣、条件艰苦,加上听不懂当地少数民族语言,初入巴楚的裴新生、高崎规划联合团队成员面对的困难可想而知。但他们靠着翻译加上简单比划的肢体语言,硬是走遍了自己将要开展工作的地方。“第一次来到巴楚县的时候,发现当地规划部门连基本的测绘工具、电脑、打印设备都比较缺乏。”高崎说,自己掏钱为当地买了两台电脑。

      在详实调研的基础上,规划联合团队联手当地政府,决定开门搞规划。走访居民、发放问卷,了解公共设施、城镇化内容、产业发展需求、安居富民意愿等内容,然后结合当地自然条件,评估资源、生态底线约束,在此基础上开展规划制定。高崎介绍,规划提出了“小集中、大分散”的就地、就近城镇化模式,形成人口、资源、产业、生态、文化等要素高度匹配的分散、网络状城镇体系;突出民生,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及低碳社区的改造;同时,规划中明确划定城乡生活圈,配置公共设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巴楚有广袤的胡杨林、百草之王甘草,还有储量丰富的石油、天然气、钒钛磁铁矿、花岗岩、岩盐等。”高崎说,但巴楚生态脆弱,决不可任性开发。因此,规划项目组对巴楚地形地貌、县域村镇体系现状、居民点与人口分布、产业发展现状、交通现状、文化特质进行分析,研究评价水资源现状和承载力,评估农用地质量,并预测可承载农村劳动力人口,分析胡杨林等生态屏障现状和1990 年以来的生态格局演变,进行县域乡镇综合竞争力评价,以资源、生态底线指引战略选择。
      高崎介绍,规划采取网络化多中心的空间布局与公共设施网规划推进地区融合,促进巴楚—图木舒克一体化发展;制定县域居民点体系规划,构建形成“一轴两片四组团”的空间结构,建立“片区中心城镇—组团中心城镇—一般镇—中心村—基层村”五级居民点等级结构;划定四级城乡生活圈,推进公共设施配置以等级合理化为主逐步向网络化均等化发展,形成以质量和规模为主,兼顾距离的多中心布局。
      规划还提出依托巴楚便利的交通条件,重点建设由高速公路、国省道干线、铁路构成的两大交通走廊;划定五大生态功能区,加强胡杨林生态屏障建设,并制定空间管制措施;推进土地、水资源的节约、保护和利用;规划布局县域供水、排水、供电、通信、供热、燃气等重大基础设施,完善综合防灾减灾体系。
      巴楚面积超过两万平方公里,“人的新农村”如何建设?规划联合团队提出将县域乡镇分为集聚扩张型、改造提升型和异地重建型,并分别制定规划导则,明确乡镇定位,提出村镇体系、发展规模、镇区用地布局等规划建议。规划从行政区位、交通可达性、从业方式、土地利用等方面制定安居富民点选址原则,并对其数量和公共设施配置及迁并后的村庄用途进行引导。为了落实新疆推进新型城镇化行动计划和县域城镇体系规划,规划分总体要求、乡镇建设和村庄建设三个方面制定23 项行动计划。

      “这里的乡村与内地完全不同。维吾尔族家庭的院子里,都有一圈葡萄架,葡萄架下还有一张床,当地居民每年几乎一半时间都是在葡萄架下度过的,在这张床上吃饭睡觉休息。旁边还有馕坑,用来烤馕。”裴新生高崎等编制的《富民安居工程实用手册》将葡萄架、牛羊畜牧甚至农机具等的摆放细节都考虑进去了,高崎说:“同时,预留了未来的现代农业空间,提供给农民自由选择组合。”另外,《手册》在统一农村住宅风貌的同时也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主要内容包括宅院设计、住宅设计和附属设施设计。
      以宅院设计为例,宅院基地为长30 米、宽22.4 米的矩形用地,宅院分为生活区和杂物区。其中生活区包括住房和晾晒场。晾晒场所为硬质铺地,但也是个花果园,像葡萄架、花架一个都不少。附属区里,畜禽舍、仓库、卫生间、沼气池设施和柴堆煤棚各安其所;再往里走几步,就是农家的果园和菜园了。“住宅设计,我们设计了两种户型,每种三种变形。”高崎介绍,“L”型户型设置了两个卧室两个客厅,适合于三代及其以上家庭居住;“”字型户型面积较小,布局更紧凑,适合于两代家庭居住,“既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又符合当代居住的功能要求,实施后对当地生活品质的提升应该效果不错。
      高崎介绍,这份规划还体现了“小集中、大分散”,产业引导城镇化,以项目引导城市基础设施配套改善,彰显风土文脉,推动低碳人文社区改造等思想。为了确保规划方案的落地实施,团队还编制了各类规划手册,并在规划设计项目的基础上提炼形成专利技术,为巴楚提供“量身定制”服务。据了解,这些专利都已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其中包括:一种适宜于多风沙环境的城市街巷;一种适宜于干旱少雨多风沙地区的沿街商业建筑的廊架结构;一种街道布局;一种组合式桥梁等。据悉,项目相继获得了上海市援疆优秀规划优秀奖、全国优秀城乡规划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