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报·头版]高校原创话剧《清贫的牡丹》在上海交大上演[图]

19.11.2014  18:53

  《清贫的牡丹》专业版2012年首度在上海交大上演时的剧照。  

      ■看大师的故事、演大师的人生,正成为大学生们最关心的一件事

  “恬淡清雅,也不失牡丹的王者本色!”随着这刚劲有力的话语,一朵淡雅的牡丹在银幕背景上傲然绽放。今晚,上海首场校园原创“大师剧”《清贫的牡丹》在上海交通大学菁菁堂上演。清贫牡丹的原型人物正是我国血液学专家王振义院士。

  看大师的故事、演大师的人生,正成为大学校园里最火的一件事。目前,上海各高校涌现了一批以名师为素材的原创大师剧。以《清贫的牡丹》为始,上海正式启动校园大师剧扶持创作编排计划。

  让久违的理想激荡校园

  今晚,导演雷国华,主演张震、余娅等原班人马二度来到菁菁堂表演《清贫的牡丹》。2012年10月,上海交大医学院60周年校庆,学校联合上海戏剧学院原创编排的《清贫的牡丹》第一次亮相。一周后,主创团队现身交大菁菁堂,这部原创大师剧第一次走进校园。

  该剧以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瑞金医院终身教授王振义为原型,将他60多年从医奋斗的历程搬上了舞台。

  “校庆后马上在交大校园演了第二场,是因为第一场演出在师生里引起热烈反响。”上海交大医学院的一名负责老师说。令主创意外的是,第二场演罢,更多的演出邀约从各个高校飞来。

  “火了!”有老师感慨,本以为“正剧”在校园已很难找到“市场”与“粉丝”,“或许是大师剧的形式和故事唤起了久违的理想!

  导演雷国华对此深有体会:“《清贫的牡丹》排练时,我们一直在感受着一种理想,一种正能量的传递和生命激情的涌动。理想一词看似不太现实,却是推动社会与个人发展的强大动力。”

  与其天天追明星,搬外国舞台上的东西,何不把我们身边的“大学精神”请上舞台!如同一股旋风,打造自己的校园大师剧,在沪上高校热火朝天地铺开了。

   与钱学森裘沛然“面对面

  目前,大师系列剧在上海高校已初现雏形。2010年上海交大排演的《钱学森》一举摘得中国校园戏剧节金奖,更是无形中促发更多高校认识到大师剧的独特教育意义,尝试将本校历史上的大师级人物搬上舞台。上海交大医学院排演的《清贫的牡丹——王振义》、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排演的《潘序伦》、上海中医药大学排演的《裘沛然》等校园剧,已陆续上演。此外,东华大学的《钱宝钧》已完成初稿,讲述钱老一生的情景诗朗诵《燃烧》已在校园上演;上海理工大学的《刘湛恩》也已形成剧本思路。

  如同穿越时空隧道,大师剧让学生们得以重新感受大师的情怀。东华大学研究生胡蕾阳在看完《燃烧》后感慨地写道:“燃烧自己的一生,照亮共和国的化纤之路,是钱宝钧先生一生的写照。这种纯粹而高尚的精神激励我们年轻一代消除身上的浮躁,多些坚忍,也使我在今后的科研中多了一份信念。

   演绎大师,“我们心潮澎湃

  值得关注的是,在这股校园风尚中,学生不只是观众。

  2013年,由学生演出的《清贫的牡丹》,作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的开学大戏亮相。谢竞雄(王振义的妻子)饰演者、2011级临床医学五年制学生黄海燕说:“最初拿到剧本,大家总用台词来搞笑,吐槽不能理解的部分。但最后,当我们用心用情进入角色,演绎王爷爷的一生时,‘余于病患,当悉心诊治,不因贫富而歧视,要尽瘁科学,随其进化而深造,以造福人类’的誓言,真的让我们心潮澎湃!

  参加《潘序伦》演出的立信会计学院学生欧阳照说,最后一幕,当潘老校长在响彻全场的立信校训下安然辞世,他红了眼眶,“我明白了先生取‘立信’之校名的深刻内涵:立以‘信’为本的有德之人。

  大师剧已呈现出两个版本:一是上戏专业师生参演的专业版;二是各高校师生参演的普通版,或者叫“学生版”。事实上,目前高校内已掀起一股“演绎大师、学习大师”的热潮。诸如学生版《清贫的牡丹》,已被上海交大医学院固定为新生开学时的保留节目,由学生社团全程负责。

  上海的教育发展史上曾涌现出一批里程碑式的人物,他们始终抱着坚定的信念投身挚爱的事业,这种信念超越时空,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市教委表示,上海将启动校园大师剧扶持创作计划,每年扶持编排一批优秀原创剧,作为新生入学教育、教师入职教育的重要内容。据悉,下一步,大师剧还将探索多渠道经费筹措与社会化商业赞助,让剧目走出校园,令大众亦有机会与大师“近距离对话”。

来源:《文汇报》 2014.11.18 头版

原文: 如今大学里啥最火?大师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