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大印迹]交大第一幢捐建建筑:老图书馆[图]

08.01.2016  12:04

[编者按] 2016年4月8日,上海交通大学即将迎来一百二十岁华诞。从南洋公学到上海交通大学,交通大学建校至今始终以振兴中华、造福人类为己任,在跨越三个世纪的风雨历程中谱就了薪火传承、思源致远的历史篇章,也汇成学校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见证了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从涓涓细流汇成滔滔大江的历史印迹。值此欣逢校庆之际,特推出“120周年,交大曾经走过”“交大印迹”专栏,彰往考来,发扬踔厉,崇树风徽。

拥有一座功能齐全且藏书量丰富的图书馆,是一所学校不可或缺的教育设施。自南洋公学以来,上院、中院、外院、宿舍、实验场所等陆续建成,初具规模。惟有称之“藏书楼”的图书馆却一直没有独立的大楼,显得名不副实。所谓藏书楼,实际附设在上院校舍的一隅,藏量有限;后在中院校舍专辟中文藏书楼,使得中文图书分设于两处,借阅与管理颇为不便。辛亥革命后图书藏量增加,藏书楼已无法容纳,筹设图书馆势在必行。唐文治青年时期在南菁书院读书时,曾于“藏书楼纵览著书,自是于经学、小学亦粗得门径矣。”深谙图书馆之于学生成才的重要性,掌校以来他就有新建图书馆的志愿。然而直辖部门交通部能够拨解学校常年经费已是难得,更无余款添建需要耗资数万元的图书馆,学校只得自行筹措款项建筑图书馆。    

历年藏书章。左上:1905-1907年商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时期藏书楼章;右上:1912-1919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图书馆英文章;左下:1912-1919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中文藏书楼章;右下:1912-1919年交通部上海工业专门学校藏书楼章。

1916年冬,学校20周年校庆纪念前夕,有学生向学校创议采用募捐集资的办法,建造一座图书馆大楼,以作为校庆20周年纪念。唐文治校长当即采纳此议,将图书馆募捐事宜列入20周年校庆筹备活动的重要内容,组织勤敏精干的职教员,成立了图书馆筹备会,精心设计募捐各个环节,有序开展募捐活动。20周年校庆前一月,即1917年3月学校事先向师生校友及社会各界印发《南洋公学二十周年纪念图书馆募捐启》,发起人为交通部、教育部负责人,本校历任校长、著名校友张元济、叶恭绰、蔡元培、黄炎培等共23人。      

募捐启文内曰:“泰西各国自都会以逮乡镇,莫不有图书馆之设,网罗群籍以便观览,其裨益人民智识,诚非浅甚。而各大学校之藏书楼,蓄积尤富,就学者得以随时参究,以补教授之所不及。故学问益新,国家之文化因之而日进。”对比我国图书馆事业差距甚大,至于本校这方面的现状,“以比欧美大学之储置更有天渊之隔,且改为工业专门学校设立专科以来,于专门书籍尚未完备。同人等以本校之立,瞬届二十年而校中尚无图书馆,议就校地余隙集款建筑。校长唐蔚之先生欣然赞同,惟是建筑采购专门书籍之费,约需银六万元之多……敬乞海内达人,同学巨子共扶盛举……”。      

募捐启附简章11条,内容关涉拟建图书馆规模、募集资金的管理办法等,其主要规定:图书馆拟建面积约7000平方尺;储藏中外图书并陈列标本模型;图书馆建筑及管理事宜由本校主持;募捐事宜由图书馆筹备会主持,建筑费由本校职员、学生认捐外并请各界热心公益者资助,所有捐款概存上海中国银行。章程还定有各项奖励措施,其中对捐款满万元者在图书馆中置大铜像一尊,对捐款满五千元者馆中置铜像一尊,以表彰捐款者或募捐者的善行,激励他们捐助的热情。      

在向校内外印发募捐启的同时,校长唐文治上书总统黎元洪、国务院总理段祺瑞,呈请提倡捐款建设图书馆。1917年4月8日,学校接黎元洪大总统指令:“该校开办迄今二十载,兹复拟建设图书馆以资纪念,萃琅嬛之册籍,供学子之搜求,洵为切要之图,即由该部督饬妥筹兴办,以成盛举。”交通部于是允拨专款30200元建造图书馆。于是,图书馆建筑费共需银约六万元,政府允拨已逾半之数。其后,黎元洪、段祺瑞、交通总长许国英、江苏省长齐耀琳等相率以个人名义捐了款。4月26日至28日,学校举行20周年盛大校庆活动,期间在校内开办劝工展览会与各项文娱活动,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关注学校发展与筹建图书馆事宜。当时学校在上院前竖立一大张广告牌,上载大总统赞助建设图书馆之命令,及大总统、总理、部长、省长等捐款数目,并在其下设图书馆捐款受理处。一时间,来校参加校庆活动的师生校友及社会人士踊跃捐款。同时组织师生成立募捐队,四处劝募,一场声势浩大的募捐活动踊跃开展,解囊相助者,捐款一日日增加。      

无锡巨商荣宗敬、荣宗铨兄弟秉承其父荣熙泰捐款兴学的遗志,捐助洋1万元,成为最大数额的一笔私人捐赠,无锡丁彦章捐公债票1万元,学校创始人盛宣怀家族捐款5000元,黎元洪、周舜卿、虞洽卿、穆湘瑶及中国银行各捐洋1000元。捐款500元以上者有王信斋、段祺瑞、刘垣等;300元以上有徐恩元、阮子衡等;捐款洋100元者有何惠若、徐经郛等37人;捐款百元以下者更是数以百计。在校内,唐文治首先认捐1000元,师生随即纷起响应,有数百元者,有数十元者,还有一、二元者,多寡不一,都能量力而行。至校庆结束后不久,捐款共计洋41496.478元,合计交通部拨款已达7万余元,超过原定6万元之数。学校鉴于募集活动开展顺利,遂决定增募图书设备费2.5万元,共计8.5万元。      

5月,图书馆筹备会以捐款“为数尚虞不足,而志在必成”,遂聘请建筑师王信斋设计了图书馆建筑图样,并拟定建造章程,决议将图书馆建在大操场东首、大门内左侧空地,此地“适符东壁图书之义”。是年冬,登报招工投标,上海杨顺卿记以规元43178两签订建筑合同,土木专科教师胡士熙、万特克受学校之聘担任监工。1918年2月20日,筹备经年的图书馆正式破土动工。开工后,图书馆建筑工程进展甚速,地基工程于6月完工。6月26日,学校举行图书馆立础典礼,安置铜制圆筒于墙角内,内装唐文治撰《图书馆立础记》一篇、图书馆图样三种、合同一册。在《图书馆立础记》文中,唐文治对兴建图书馆之于学校人才培养作用寄寓了厚望,他希望“十年而后文运大启,济济人士,博学而多闻,必有圣哲豪杰、奇才异能出于其间,以代天工而维世运。”文中还对筹建图书馆著有功绩者予以记载:    

至董斯役者,乃疆乃理,缩版直绳,以同学胡君士熙勤劳为最著,辅之者若王君信斋、刘君天成、柴君福沅,张君孝安、陈君观杓、蔡君其标,也周爰执事,劳怨不辞焉。建造者杨顺卿栉风沐雨,其居心也无吝无私,克成此举,洵足嘉也。      

1919年图书馆落成典礼,唐文治(左四)与荣宗敬(左一)、荣德生(左二)等人在荣熙泰铜像前合影

新建图书馆落成纪念照

1919年10月,一座三层罗马建筑式样的图书馆正式落成。10月10日举行落成典礼。1920年3月13日,又举行隆重的正式开馆仪式,交通部派育才科科长刘成志验收工程,政府代表毛祖模致贺词。来宾云集近2千人,极为一时之盛。新建图书馆占地面积2687平方米,可容纳藏书10万余册,内设中文、西文图书室,报刊阅览室,标本模型陈列室,读经室,办公室等。馆额“图书馆”三字,由书法家李梅庵以遒劲的篆隶体题写,图书馆背侧树立捐款一万元者荣宗敬父荣熙泰铜像,铜像底座有一碑记记其慨捐之功,碑文由唐文治亲撰。在运用募捐余款购置和校友捐赠图书后,新建图书馆藏书量猛增,由数千册增至3万余册。捐造图书馆,不仅扩充了教育设施,成为交大学子徜徉知识海洋、饱览先进科学文化之地,而且开创了学校广揽校友、社会各界捐资助学的先河。        

来源:王宗光主编、欧七斤编著《上海交通大学史》第二卷“创建近代工科大学”。      

单位:党史校史研究室(档案馆合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