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令热线]付钱买卡便可入场 "健身卡"如何保障泳池安全?

24.07.2014  17:53

  暑假临近过半,气温日益攀升,一年一度的游泳高峰已经到来。据悉,今年本市600余家游泳场所已于7月初陆续开放,平日傍晚及双休日,不少泳池人满为患好似“下饺子”。然而,记者发现,相比市民“入水”的热情高涨,健康体检工作却没跟上,自去年“体检卡”改为“健身卡”后,泳客只需付钱买卡,无需核对身份,不用体检筛查,便可入场。仅靠一张“健身卡”如何确保泳池安全?如何保障泳客健康?不少市民对此提出质疑。

   买卡6元只填姓名便可敲章

  体检取消泳客健康全靠自律

  “进泳池,先体检,无病症,再发卡。”印象中,游泳前的必要流程应该是这样的。但从去年起,不少市民发现,沿用了十多年的游泳“体检卡”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由上海市社会体育管理中心发放的游泳“健身卡”,体检环节也相应被取消。而今年,全市各大游泳场所依旧沿用这一模式,有些场馆只要花6元钱买张“健身卡”就能入场。

  上周末,记者来到位于鹤庆路上的江川游泳池,下午1点多,售票处前已有不少家长及青少年排队购票,准备入场。“票子每场15元,健身卡6元,没有的这里就可以办。”售票阿姨接过钱款,递给记者一张泳票和一张健身卡。

  “这上面需要签字、贴照片、留下身份证号码吗?”记者照着健身卡上的提示问道。“随便你写不写,有卡就行,等会儿上二楼医务室敲章,别忘了。”售票阿姨边回答边招呼记者靠边,好让身后的泳客买票。

  “健身卡都要拿手上出示啊,没有的赶紧下楼补办,没敲章的来这边!”来到二楼,两位穿着白大褂的医务人员示意泳客来到一张长桌旁,敲章并签名。“旁边有笔,签完名来我这里敲章,后面的跟上。”其中一位医务人员则在嘈杂的人群中反复叮嘱着。

  很快,距离下午1点30分第一场游泳开始只剩几分钟,不少还没来得及更衣的泳客在健身卡上草签了几笔,便匆匆递给医务人员。后者也不细看,一律放行。

  “以前不是要测心跳、量血压、观察是否有红眼病吗?现在有这张卡就不必体检了?”记者询问医务人员。“现在都不体检了,要靠大家自律。”医务人员表示,从去年起体检就取消了,但游泳前必须购买健身卡。“这是体育局的规定,不止我们一家,全市(游泳场所)都要买卡才能入场。”“那万一因为身体原因发生意外怎么办?”记者追问。“要是发生问题泳客自己承担责任,健身卡上不都写明相关游泳禁忌了吗?”医务人员指着记者手中健身卡上“重要告知”一行字说道。

  记者发现,“重要告知”内容包括:“严禁患有发热、腹泻、严重心脏病、高血压、急性传染性结膜炎、化脓性皮肤病、渗出性皮肤病及接触性传染性皮肤病、精神病及有癫痫病史者和酗酒者进入游泳池。泳前饮食过饱或空腹易造成脑缺氧,心脏负荷加大,易引发突发性心脑疾病,请谨慎入场。服用了镇静催眠药物者切勿游泳。为确保池水卫生达标,进入泳池前需淋浴并赤脚通过消毒浸脚池入场,进入泳池后请佩戴泳帽。下水前进行适当的准备活动,防止入水后手足抽筋或肌肉损伤。如有任何不适,请立即向工作人员示意。”也就是说,只要泳客购买了健身卡,就等同于认可了这些注意事项。

  然而,绝大部分泳客似乎并未仔细阅读内容,买完健身卡就朝更衣室方向走去,整个办卡过程仅仅几十秒。记者发现,即使少数签字的泳客也仅仅是在健身卡姓名一栏写上了自己的名字、身份证号码、紧急联系电话等本该要求填写的地方工作人员也没有要求自行填写。当记者表示自己没有带照片时,医务人员直接挥挥手说:“没几个贴的,进泳池只要有健身卡就行。

  当记者辗转位于东川路上的紫藤俱乐部游泳馆时发现,入场前的流程更为简单。泳客只需出示健身卡,不看签名、不用敲章,便可入场。入口处一旁虽设有体检处,但并无医务人员。俱乐部工作人员表示,由于客流量大,管不过来,所以就在墙上张贴了安全告示,市民自行判断。

  而在热带风暴水上乐园,不少黄牛则直接将健身卡与门票“捆绑销售”,以方便游客入园。“小兄弟,天这么热,何苦排长队呢,我这里有票,便宜卖给你,体检卡(实为健身卡)也有,收你10元,就赚个辛苦钱。”黄牛卖力吆喝着。

  “这不是一张空卡吗?没有敲章怎么入园?”记者问道。“门口没人检查卡是不是你的,只要一人一卡就能入园,不用签名,无需敲章。”黄牛向记者保证,这一张张没有任何身份信息的健身卡,只需向检票人员出示,就百分百能入园。而实际上,入口处的工作人员也的确如黄牛所言,只看游客手中是否有门票和健身卡,却丝毫不关心健身卡是否属于游客本人,根本无暇去核实游客的身份信息。

   取消体检被诟病为何要叫停

  游泳场馆配医生或涉嫌“非法行医

  对于泳池取消体检的做法,不少市民表示不解与担忧。“以前办体检卡,至少还有人拿听诊器给你听一下,翻一下眼皮看看是否有红眼病,现在只要买张卡,什么人都能进去游泳了。”市民唐先生对此颇有怨言。“过去游泳前接受体检虽是‘走形式’,但至少也是个流程,必须走;如今连形式都懒得走,泳池还有什么安全可言?万一有皮肤病患者混入泳池,传染给我们怎么办?

  皮肤病专家表示,游泳池的水经过正规的消毒程序,再定时更新,可起到稀释病菌的作用,减少传染的机会。但如连体检也省去了,很难避免有个别场馆因消毒不过关而使游泳者染上疾病。临床实践已证实,疱疹、癣疹这一类皮肤疾病,单靠游泳池里的余氯消毒是灭不了菌的,存在着传染的机会。

  但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对于市民的不解与指责,游泳场馆的工作人员也表示了他们的无奈,有场馆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设置体检是应付个别没有体检卡的泳客的,但要大规模进行体检,不仅设备不够,而且人力也不足。“游泳都是一批一批放人的,有时我们真的力不从心。检查得稍认真些,一些泳客会不满,认为我们耽误了他们的时间。不检吧,也会被指责。确实很难做。

  那到底为何要取消体检呢?市社体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是因卫监部门要求取消体检环节的。“因为现在卫生部门强调,不允许在医疗机构之外发生医疗行为,否则就成了‘非法行医’。游泳场馆不可以配医生,也是出于这一考虑。

   发生意外最高可赔30万

  3.5元保险费究竟保的是什么险?

  除了换卡、取消体检,采访中,不少市民还提到了健身卡中标明的保险费。“本证售价6元,其中保险费3.5元。”那么,这3.5元的保险费究竟保的是什么险?万一发生意外,市民如何获保呢?

  记者按照卡上的提示致电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客服人员表示,这个保险有详细的保险细则,在当初与游泳场馆签署委托协议时,都有明确的规定:3.5元保险费是人身意外保险,最高可享受30万元的理赔。泳客一旦在游泳馆内发生摔伤、溺水等导致残疾或死亡的意外事故,可以凭填写真实姓名和照片的体检卡接受理赔。不过,因游泳导致的疾病,比如皮肤病、心脏病等产生的医疗费用都属于医疗险范畴,并不在此保险的范围之内。

  但令人不解的是,当记者将健身卡的卡号报给保险公司时,客服竟然未能在系统中查询到这份保单。“也许这张卡还没有被激活,一般泳客到泳池去游泳时,同时出示这张健身卡,健身卡的卡号、持卡人姓名等信息就会反馈到系统中。”客服工作人员这样解释道。

  “很多健身卡上都没有填信息,游泳前也没人去核对录入,被保险人信息如何反馈到系统?”记者询问。对此,工作人员无法解释,只说会将这个情况向公司反映。但截至记者发稿时,依然没有天安人寿保险有限公司的官方答复。

  保险公司对于保单信息“模棱两可”,那万一发生意外,谁该出面分担风险?保险业内人士表示,由于保险公司是委托游泳场馆进行销售,游泳馆作为委托代理人,有向投保人解释条款的责任和义务。如游泳场馆没有告知投保人保险的相关细则,将承担相应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