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南海深部计划暨第七届南海河流沉积物源国际研讨会召开

08.01.2015  16:44

          近日,第二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讨论会(2nd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和第7届南海河流沉积物源国际研讨会(7th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the Fluvial Sediment Supply to the South China Sea)在马来西亚沙巴州哥打基纳巴卢市(KOTA KINABALU)联合举行。29位来自海峡两岸、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度尼西亚、越南、德国等国家的南海研究者参加了会议。我校汪品先院士应邀出席会议并作报告。
          汪品先院士介绍了“南海深海过程演变”重大研究计划以及自执行以来在关键科学问题上的重大发现和进展;针对南海深海盆发现的科学问题,分析了在南海周边岛屿和陆地的地质记录中进一步寻求答案和补充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与会专家针对诸多南海科学问题进行了广泛讨论和交流,认为应以南海成因模式、扩张与演化历史、和俯冲消亡过程为科学目标,通过海陆地质记录对比,为“古南海”的存在和性质,南海重大沉积间断事件,岩浆作用、火山活动的时间和性质,碳酸盐台地发育的始末,以及马尼拉海沟和巴士海峡的形成等问题提供新的科学依据。会议认为应进一步通过召开研讨会等形式架筑桥梁,推动跨学科合作及加强国际交流。

          在马来西亚同行协助下,我校参会专家还在婆罗洲沙巴地区开展了5天的沉积地层学、生物地层学和古地磁学等多学科的野外工作和综合研究。
          此次会议是“南海深部计划”基金委重大研究计划在2014年6月上海成功举办了第一届南海深部计划国际讨论会后,根据“南海深部计划”学术目标与任务,为加强与南海周边国家和参加南海研究诸国间的国际交流,推动项目间的跨学科合作而设计的又一具体举措。会议同时也是“南海河流沉积物”项目年度会议,依托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的政府间海洋委员会西太平洋分委会(IOC/WESTPAC)于2008 年5 月批准成立的“Fluvial Sediment Supplyto the South China Sea”项目(简称:WESTPAC-FluSed,2008-2015),执行工作组成员包括中国、越南、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泰国、柬埔寨、新加坡等8 个国家各1 位科学家,由同济大学具体领导项目的实施,开展南海周边河流入海沉积物来源、搬运和沉积过程的观测和记录研究,揭示其与南海区域环境变化的控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