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洋观察]大学与实体书店的共生[图]

27.10.2014  13:25

  华联是五千亩交大最热闹的地方,小吃遍地餐饮林立,烧烤店门前直到凌晨沸声不息。当你走过林立的餐饮店的时候,或许会在惊鸿一瞥间,注意到那间悄然而立的书店。

  这家书店名叫曦潮,是交大校园里唯一的人文书店,今年4月刚刚开业,就在学人书店的原址上。

   曦潮:匆忙间诞生,梦想里笃行

  去年11月,学人书店濒临关张,交大即将没有人文书店的消息快速传播,牵动着无数爱书人的心。当时正在北京当专利律师的交大03级校友赵忆嘉,也是其中之一。回想起大学四年每有迷茫之时总会产生的,一种对于校园中能有一个可供思考与内省的地方的渴望,赵忆嘉决心以己之力,把交大的人文火种留住。性格说做就做、不喜纠结的她第二天就飞回上海,实地考察,并于2014年1月1日与华联签下租约,正式迈出创办书店的第一步。

  创业从来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由三个交大毕业生组成的书店创业团队各自分工,也各有创业初期的“镇痛”,却因为有共同的人文理想执著地继续着“这件有意义的事情”。辞去律师工作,选择与丈夫各自“镇守”上海、北京的赵忆嘉负责书店的统筹外联;经过艰难抗争,最终辞去稳定的中学教师工作的吴晓璟负责书店内建;刚刚从法国留学归来颇具艺术家气息的陈一帆则全权负责书店的设计。就这样,书店在匆忙中踉跄起步——4月1日,公司注册成功,8日,交大校庆日,重新装修好的书店开张,起名曦潮。

  曦潮,取谐音自上海交大校友、著名教育家蒋梦麟著作《西潮》,书中分享了蒋先生在西方文化浪潮席卷中国古老大陆时的思考,曦潮书店也希望为交大学子提供开阔视野的方便,让学生们能够心存理想和意志,在喧嚣尘上东方西方、古典现代的多元文化冲撞中找到自己的路。

   书店:不仅活下去,更要活得好

  当书店被定性为夕阳产业,当全社会都在探讨实体书店该何去何从时,曦潮却选择回归书店的本质,由此出发探索一条实体书店的长久发展之路。“实体书店存在的意义,并非只是为社区读者提供书籍贩卖场所,而更应在于它带来的‘人之为人’的触及,比如思考的乐趣、自己与自己的相处发现,或是社交之外人与人、与思想、与审美直切灵魂的碰撞。”赵忆嘉介绍道,“曦潮希望在交大能够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孕育阅读、书香和思考碰撞的环境,构建一种人文生活的常态。

  而要将这样一种人文生活方式落地生根,曦潮首先将书店的概念扩充,积极构筑“带状”校园文化平台。曦潮书店品牌活动“边界读书会”正是其中代表。交大哲学系王球、蔡文菁老师现正分别带领同学们,进行为期一学期的连贯性深度阅读,书目包括萨特的《自我的超越性》和休谟的《人类理智研究》。曦潮推出的一系列线下读书交流活动,旨在通过常态化的思辨与讨论,为同学们提供思想深层碰撞激发的人文环境和自由空间。此外,曦潮还在尝试搭建“O2O”线上文化分享互动平台,同时积极开发以书籍为核心的文化周边产业链——“曦潮记”,全方位渗透人文生活常态化的理念。

  对于书店的运营和发展,曦潮人不可避免地感到压力,但更多的则是乐观和“慢慢来”的定力。“文化本身就是急不得的,一定是需要时间的积淀的。曦潮不仅要活下来,更要活得好,那我们就必须确保它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愿意慢慢来,当书店能满足消费者本身生命需求时,它自然可以健康的活下去。这种健康,当然也包括财务上的。

   人文:彼此共生,实体书店才能植根愈深

  张杰校长曾在2014年的本科生毕业典礼上这样形容曦潮——

  “曦潮”是一面镜子,映衬着百年交大的人文底蕴;

  “曦潮”是一颗火种,引燃了交大人的激情与梦想;

  “曦潮”更是一个磁场,凝结着交大人的人文力量。

  曦潮既已来到交大扎根,除了其自身积极探索未来发展,“更希望曦潮和交大的同学是互相影响,一同成长的。曦潮能够成为同学们大学生活中的一种习惯,而初生的曦潮也能因为同学们在此交汇的思想而逐渐形成它的性格。”赵忆嘉这样形容学生与书店间的共生关系。

  在南洋通讯社所做的一份面向交大学生的问卷调查中显示,将近90%的学生认为曦潮进驻交大的意义巨大,也赞同人文情怀对于大学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而曦潮本身在学生眼中,也不仅仅是一个贩卖书籍的商业场所,大家更愿意将其视作一个安静读书的空间,一个独立思考的平台。而这也恰恰应和了曦潮创办者的初衷——“提供思维火花碰撞的角落。

  曦潮能与交大相遇本身就源于一份共有的人文情怀。一位曦潮书店的忠实粉丝这样形容曦潮:“曦潮就是一个在我下课之余,吃饭之后,自然而然会想到过来逛一逛的地方。”书店不是一个需要被刻意想起的地方,而是大学生活中茶余饭后的一种习惯,阅读也应该是对生命需要思考这一需求的自然满足。

  很多去过曦潮的同学都对书店的选书品味啧啧称道,赵忆嘉告诉记者,曦潮创办初期对书籍的选择咨询了各相关领域教授、以及来店选书同学的专业推荐。“曾经有一位信佛的学生来曦潮选书,当她看到竟然有佛学类书籍时很惊喜,我们也邀请她为我们列出了一些佛学书目。”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读者实则参与了书店风格和面貌的构建。

  曦潮从创立之初,就秉持着“消费者是书店精神构建者”的经营理念,现在正有一群以交大学生为主的新鲜血液,源源不断地补充到曦潮书店的运营团队之中,他们有一个有趣的名字——“线粒体”。“我们希望创始团队像树根和树干,曦潮衍生的活动或服务是树枝,员工是叶子,而师生就像‘细胞发电厂’线粒体,让整个书店系统充满生命活力。曦潮像水一样去拥抱和融合,潜移默化地构建校园人文生活的常态。

  此外,目前曦潮正积极与交大校园各社团合作,充分扩展与交大同学的互动领域。曦潮已计划与TED·SJTU 合作,推出“idea café”活动,通过邀请TED演讲者推荐演讲相关书籍,曦潮跟进后期文化沙龙讲座的形式,将一次演讲产生的点状效果,变为一种常态化的文化浸染。同时,与交大思源公益机构的远程教育项目的公益合作也已被提上了日程。

  曦潮,应该是扮演一个保留火种的角色:让本身热爱阅读的孩子找到志同道合之友,让对人文有一点好奇心的孩子能有一个了解的窗口。就像一位毕业的学生在曦潮留言本上所写,“如果只有专业知识,再厉害也只是机器,只有人文之光能更给机器带来灵魂,变成人。”相信随着曦潮的落户,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创想与改变,交大将成为更多人的有温度,有归属感的精神家园。“人文生活常态”,也将从纸面的理想,走入我们当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