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专题研修班在校举行

21.12.2018  04:30

  为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分类推进教师培养模式改革,由教育部教师工作司主办,华东师范大学承办的“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专题研修班于12月10-14日在中山北路校区召开。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兼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定华,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我校副校长戴立益,以及来自全国18个省教育厅、62所院校的200余位代表参加会议。教师教育学院院长周彬主持开幕式。

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专题研修班在校举行

  开幕式上,戴立益表示,从2007年实施公费师范生教育政策以来,学校聚焦教师教育改革,聚力培养卓越教师,在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养成教育等方面都有所突破。学校在教师教育事业的道路上一边探索一边总结,逐步形成了“德业双修的卓越教师培养模式”。当前,国家对师资队伍建设非常重视,一系列文件的出台,既标志着师资队伍建设成为了当前教育发展的重大议题,也表明这项工作的推进具有极大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希望本次会议的召开能解工作推进之惑。

我校副校长戴立益讲话

  李永智在会上指出,上海市作为全国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在中央先行先试政策的支持下,聚焦立德树人,创新教师培养机制,致力于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上海教师队伍。通过这次培训会的召开,上海市教委将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和教师工作的相关指示,积极践行教育部对教师队伍建设的具体部署,优化上海教师队伍建设的相关举措,深化上海教师培养和培训模式改革,争取在国家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上持续发挥我们的引领作用。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副主任李永智讲话

  任友群在“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卓越教师”报告中提出,教育工作者首先要认真领会中央的新要求,准确把握工作的新进展;其次,要全面落实改革新举措,制定并升级实施教师培养的新计划。他特别提出,要优选生源,遴选乐教适教的学生攻读师范专业;协同育人,提高教师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实践导向,深化师范生培养的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师资,提升教师培养的“软实力”;优先支持,形成合力积极推动计划举措落地。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司长任友群作报告

  吴岩就新时代的卓越教师培养提出了“六个新”,包括新措施、新表述、新要求、新措施、新加强和新应对。他强调,教育不仅决定了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接班人,还将影响国家的长治久安,甚至是民族的复兴和国家的崛起。他认为,教育工作是一种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工作,与之对应的好教师应当也有大胸怀、大境界和大格局。对于高校本科教育,他提出了“三个不合格”“八个先”“四个回归”等一系列要点。他认为,“拔尖计划2.0”更加注重大学教书育人的功能,这是第一职能、本质职能。最后,吴岩表示,不能把教师职业神坛化,更不能把教师职业庸俗化。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吴岩作报告

  王定华分享了他在教育工作中的精彩故事,指出了目前各地区对于教师重视度的差异。他就师范类专业认证的具体展开提出了认真制定方略,理性对待结果,做好自评自建等五大建议,还特别强调要稳步推进认证,继续加强评建过程指导,严格进校标准,加强总结分析,引导和促进师范类专业改革。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普通高等学校师范类专业认证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王定华作报告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介绍了山东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经验。他从全面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全面提升教师队伍专业素质能力、全面深化教师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全面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全力确保政策举措落地见效等角度,介绍了山东坚持党建引领,全面增强教师队伍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重点围绕编制管理、资源配置、职称评聘等人事制度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不断深入推进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中的改革。

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关延平作报告

  与会专家分为小学、中学、幼儿、中职与特殊教育四个分会场,对卓越教师培养项目进行专题汇报和讨论交流。代表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积极探讨新时代卓越教师创新人才培养新机制、实践探索和师资队伍力量建设等取得的项目成果、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困惑和解决办法。各组专家也对培养成效予以肯定与支持,在面临的资金和政策支持诉求方面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与会代表认真聆听报告

  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饶从满、王智秋、孟庆国、虞永平、顾定倩五位专家在大会上分别介绍了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的实施进展情况,并提出了下一步工作建议。

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处长王薇作此次培训班总结讲话

  最后,教师工作司教师发展处处长王薇作总结讲话。她结合《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等政策文件介绍了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的背景。她希望举办院校借助本项目探索出卓越教师培养新模式,深化教师培养机制、课程、教学、师资、质量评价等方面的综合改革,努力培养一大批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好教师。


图| 符哲琦 李振东 庄泽枫  文| 李乐乐  来源| 教师教育学院  编辑| 王晓荣  编审| 郭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