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公益路,共筑华山梦 ——公益健康跑重温附属华山医院110年的红十字公益征程

15.05.2017  14:37

1907年,中国红十字会发起人沈敦和先生筹资建造了“中国红十字会总医院暨医学堂”,从此,“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公益精神就镌刻在华山医院的发展轨迹上。110年的发展,使华山凭藉卓越的医教研成就成为全国“Top 10”的医院,每年为数百万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与生俱来的公益化特征,让越来越多的华山人的生命里,有了“冲锋陷阵的白衣战士”的难忘记忆。2017年5月13日,110岁的复旦大学附属暨中国红十字会华山医院以一场从“30后”到“00后”员工共同参与的公益健康跑,来重温110年来的红十字公益征程。

 

春夏之交的顾村公园,有着春之绚烂,夏之热情。宽敞宁静的樱花大道,缀着LOGO彩旗,站着岁月展板。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上海文广影视集团副总裁李蓉,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学会会长徐建光,市卫计委党委书记黄红、党办主任高秋韵、新闻宣传处副处长俞军,市医务工会常务副主席何园,市红十字会老领导马强、常务副会长张浩亮、副会长李江英,宝山区委书记汪泓、副区长陈筱洁、卫计委主任李晓惠、顾村镇党委书记赵平、生态绿化指挥部指挥长黄振德,市志愿者协会志愿者工作服务处处长陈麟辉,复旦大学副校长张志勇、人事处处长钱飚、医管处处长伍蓉、上海医学院办公室主任包江波,眼耳鼻喉科医院院长汪志明,浦东医院院长余波,第五人民医院院长吕飞舟,各大媒体朋友以及华山医院老领导、老专家、员工代表等嘉宾应邀前来,分享华山人110年不忘初心的情怀。这场公益健康跑也是华山医院建院110周年系列活动的启动,启动仪式由华山医院党委书记顾小萍主持,华山医院院长丁强、张浩亮常务副会长、徐建光会长、胡劲军副部长先后致辞,黄红书记、汪泓书记、李蓉副总裁、马强会长、张志勇副校长、陈筱洁副区长、李江英副会长等嘉宾共同为华山医院建院110周年纪念LOGO揭牌,各级领导向华山医院老领导、老专家代表赠送了水晶纪念盘,顾玉东院士代表华山员工致辞。

公益健康跑的起点,是厚重的“红会老楼”,珍贵的历史事件被华山人一一挖掘,像一条绵延曲折的华山之路。这条路上,记录着历久弥新的第一次大规模灾害医疗救援,第一次大规模战争医疗救援,第一次大规模海外医疗救援,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期间华山人的英勇救护,解放初为解放军突击治疗血吸虫病,2年5批抗美援朝医疗队,援建新疆医学院,援建重庆医学院,已持续半个多世纪的援外医疗,唐山大地震救援,大规模甲肝爆发流行救治,江西九江、湖南安乡抗洪救灾,非典防控救治,汶川大地震救援,贵州、西藏、新疆、云南、江西等贫困山区华山医疗队的足迹,陕西、甘肃等“一带一路”华山人服务国家战略的身影,5位华山人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500多名华山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坚持多年捐献单采血小板,全面开展人体器官自愿捐献工作,参与中国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奔赴菲律宾“海燕”台风重灾区、尼泊尔地震重灾区开展医疗救援,参与“中国国家队”赴塞拉利昂防控埃博拉出血热疫情……

随着丁强院长一声令下,200多名华山员工从“1907红会老楼”出发,沿着5公里的跑道,奔进2017华山医院的怀抱。沿途,设有5个“记忆加油站”。

张元芳老院长以及吕传真、蒋雨平、王受益、朱惠如、胡玉华等参加过唐山抗震救灾的老同志作为“公益大使”,站在“百年信仰•红十字缘”记忆加油站前。他们指着40多年前的老照片,告诉年轻人他们那一代华山人在唐山的故事,不再青春的老华山人找到展板上“抗震救灾医疗队员名单”里自己的名字,骄傲地让年轻人帮着拍下一张张照片。从1976年7月到1979年4月,先后有4批近百名华山人在“蓝光闪过之后”奔赴已成一片废墟的唐山。北京二锅头和当地老白干成为珍贵的“消毒酒精”;抽去电线中间的金属丝,消消毒,就成为尿潴留患者的导尿管;8月的唐山,赤日炎炎,手术服很容易汗湿,怎么办?找来塑料的化肥口袋,底部和两侧剪出3个洞,在消毒液里浸泡后,就成为一件简易“手术服”,打着赤膊套上“手术服”,完成骨科、脑瘤等一系列手术;在帐篷里拉个被单做脑外伤手术,防止余震造成的泥土落到手术野;大灾过后防大疫,给群众打预防针注射器不够怎么办?冲进行将倒塌的医院,拿上一捆针筒针头就往外跑,数一数,不够!再来一次!还不够!再来一次!医疗队员瞬间变身“敢死队员”。那名被送来时瞳孔已经散大的脑外伤年轻人,经周良辅教授手术后获救,20多年后在当地登报,又跑到上海来寻找救命恩人周良辅教授。

袁美英老书记、原华山医院党委副书记钱飚、马昕副院长等“公益大使”站在“生命崇尚•救援保障”记忆加油站前。菲律宾台风灾害、尼泊尔地震灾害、塞拉利昂埃博拉疫情等国际救援,各类国内重大赛事医疗保障,都有华山人的责任担当。2016年8月,陈轶坚医生在39岁生日之际,成功捐献了自己的造血干细胞,成为华山医院第5位成功捐献者。记忆回到1996年8月,中国首例非血缘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在华山医院血液科完成,开启了一项蔚为壮观的中国红十字工程。2005年7月,上海市首例向境外(香港)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华山医院采集;2006年3月,全国第400例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华山医院采集;2007年4月,上海市第100例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华山医院采集;2008年2月,上海市首例向国外(韩国)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华山医院采集;2009年11月,上海市首例向台湾地区捐献的造血干细胞在华山医院采集。华山医院首例医务人员造血干细胞捐献是2005年2月,当时,年仅18岁的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学生陈莉在华山医院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成为骨髓库建库以来最小的捐献者,现在,陈莉已经是华山医院超声医学科的医生了;2008年3月,华山医院药剂科郭燕萍药师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2011年12月,PET中心黄喆慜医生成为华山医院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的第3人。2015年3月,基地学员袁杰医生成为华山医院第4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从2006年8月迄今,500余名华山人的血样或口腔黏膜标本加入了中华骨髓库。作为白衣天使,华山人深知血液对于生命的珍贵,深知无偿献血事业对于文明社会的进步意义,2011年3月,华山医院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队成立,成为上海市血液中心无偿献血志愿者服务总队的第21支分队,华山人不仅捋袖捐献紧缺的单采血小板,还在传播无偿献血理念的各项工作中奉献智慧和汗水。2013年底,华山医院启动人体器官自愿捐献工作,迄今完成器官捐献19例,其中,首例捐献者管莹荣获第四届感动上海年度人物特别奖,捐献者焦俞的故事被真实拍摄成《人间世》第三集,正能量的事迹引起社会巨大反响。

张永信老书记、夏志洁等“公益大使”站在“施援四方•援边医疗”记忆加油站前。来自华山对口支援的云南丘北县人民医院的少数民族嘉宾身穿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共同欢庆。1967年夏天,因“文革”而毕业后依然滞留在上医的张永信等十几名青年医务人员响应毛泽东主席的“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六二六”指示,组织了“指点江山医疗队”,奔赴贵州山区安家落户,用燃烧的青春实现心中的梦想:摆脱农村、山区缺医少药的困境。这一去就是整整11年,直至1978年考研回来,最美好的青春就留在了贵州山区第二故乡。从1966年~1976年的10年中,医院先后派出22批医疗队到安徽、云南、江西、西藏等地区,为广大农民防病治病,培训医疗卫生队员。1997年3月,医院与江西省兴国县人民医院开启了长期对口支援工作。援藏、援疆、援滇等定点帮扶医疗工作也开始成为医院的常规工作。2015年和2016年,医院先后组织2批国家巡回医疗队在云南迪庆和江西赣州开展巡回医疗工作。即使在今天这个华山人的节日里,依然有正在西藏洛隆的运动医学科吴子英、手外科韩栋、神经外科花玮、PET中心孔艳艳和药剂科王轶,新疆乌鲁木齐的肾脏科李铭新,新疆克拉玛依的心内科孙韬,新疆喀什的神经外科赵帆,云南丘北的麻醉科王增涛、普外科茅翔、病理科杜尊国、护理部刘蓉等年轻的华山人无法赶回。服务国家战略是华山人责无旁贷的社会责任,随着“西部大开发”、“一带一路”等国家战略的公布实施,以公益为使命的华山医院也主动将目光聚焦于此。2014年1月,华山医院与地处陕西的中航工业西飞公司签订了合作共建协议,临床专家、管理干部多次前往地处陕西阎良航空城的西飞医院,开展帮扶共建及大型义诊活动。2014年7月,华山医院与甘肃省人民医院签署了合作共建协议,多次组织知名专家远赴兰州开展义诊、查房、讲座、远程会诊和手术演示等大型公益服务。2016年7月,在海口市委书记孙新阳、市长倪强与上海市副市长翁铁慧、上海市卫生计生委、申康医院发展中心领导的见证下,华山医院与海口市卫生局、海口市人民医院签署合作协议,华山医院专家定期服务海口患者成为常规工作。2016年9月,在国家卫生计生委李斌主任、王贺胜副主任以及福建省委书记尤权、省长于伟国的共同见证下,华山医院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签署合作共建协议,用5年时间在临床专科建设、人才培养、临床能力提升、学术交流、科研合作等方面给予福建附一医院大量的支撑。

陈星荣老院长、林善锬终身教授、贺凤凤教授、殷保兵教授等“公益大使”站在“寰宇担当•援外医疗”记忆加油站前。1963年1月,中国宣布派医疗队赴阿尔及利亚,由此开创了共和国援外医疗队的历史。2年后的1965年起,华山医院先后有38人次被派往索马里、阿尔及利亚、多哥、摩洛哥以及老挝等国家。林善锬教授是1972年与吴树强、刘承煌医生一起,在阿尔及利亚工作了2年4个月,当地报纸还曾报道过林教授们的工作。陈星荣老院长1978年3月与贺凤凤医生、高均宜医生一起奔赴多哥开展医疗工作。37名援外医疗队员的名字中,还有两赴摩洛哥工作4年的药剂科张璞药师,填补多项当地外科手术空白的普外科何勍医生,在老挝受到胡锦涛总书记亲切接见的普外科殷保兵医生。普外科的周坚医生和后勤保障部的成新大厨此刻正在万里之外的摩洛哥。

顾玉东院士、汪志明院长、邹和建书记、叶贞义老领导等“公益大使”站在“热血战场•抗震救灾”记忆加油站前。诚然,9年前的记忆并不遥远。2008年5月14日~8月26日,100天的时间里,华山医院第一时间组织救援,先后派遣 14批医疗队、共计 157名医务人员奔赴汶川灾区,并在都江堰建立了中德红十字野战医院,救治范围涵盖当地7个市县,救治病员8万多名,成为上海市赴灾区参加救援人员最多、承担任务最重、救治范围最广的医院之一,荣获由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颁发的“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那一年,顾院士领衔担任抗震救灾治疗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共收治7名来自地震灾区的伤员,大多为手外科病人。顾院士每天带领专家组进行查房,了解伤员们的基本情况,并制定详细的治疗方案,选择最佳时机亲自为病人施行手术。这个站点的展板上,除了清晰地印着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医疗队员的名字外,还有2013年“4·26芦山地震”救援专家和2014年“8·03鲁甸地震”救援专家的名字。

身着彩装的华山选手欢快地跑过这5个公益大事记忆加油站,逐一戴上的5色手环寓意着热情和健康。坚定的步伐,跃动的身躯,让110岁的华山青春勃发。短短5公里的健康跑说不尽华山110年来的公益故事,从心出发,初心不忘,守护生命,捍卫健康,华山人为这些故事而骄傲,也正在自豪地书写着现在的故事,一起传给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