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医院外科主办第五届东方疝论坛

03.03.2017  20:07

由华山医院外科和上海中西医结合学会主办,《中国实用外科杂志》、《腔镜外科杂志》、《中华胃食管反流病杂志》和《中华疝和腹壁外科杂志》学术支持的第五届东方疝论坛于2月23日-25日举行。华山医院副院长马昕、普外科主任钦伦秀分别代表医院和科室致辞,欢迎全国同道。
大会执行主席、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学术带头人姚琪远教授指出,近20年来,在疝与腹壁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国疝与腹壁外科事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术式广泛开展,手术量成倍增长,手术技术日益完善,机器人疝修补术不再是新奇的术式。但是,技术日益精湛的专家们依然困惑于复发、感染、慢性疼痛、腹壁功能欠缺等问题。东方疝论坛作为学术平台,主要汇集华东六省一市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专家共聚一堂,交流探讨该领域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致力于提高我国在腹壁疝临床治疗与基础研究的水平,并积极与国外同行进行学术交流,已经成为有较大影响力的学术品牌,聚集了国内该领域的顶尖专家,也吸引了大量的国内中青年医师参会学习。

论坛内容丰富精彩,涵盖腹股沟疝、食管裂孔疝、腹壁切口疝、造口旁疝、妊娠期腹外疝、边缘切口疝、机器人技术等,不仅有主席演讲、大师演讲、手术演示、华东六省一市疝主委陈述本省市疝与腹壁外科发展现状等环节,还有热点争鸣,争鸣的话题包括“男人的腹膜前间隙要留给泌尿外科医生吗?”“腹股沟疝组织修补技术过时了吗?”“网塞技术应该被淘汰吗?”“谁是疝修补术后慢性疼痛的罪魁祸首,技术、补片还是病人?”“切口疝修补的未来是术式改变还是材料改变?”等,体现了该领域技术的精进。

在主旨发言环节,大会邀请到国内顶尖专家郑民华、马颂章、唐健雄及姚琪远教授等分别就微创外科、疝与腹壁外科领域的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及未来展望等做了精彩的学术演讲,现场座无虚席,许多医生在场边站立旁听,气氛热烈;在手术演示环节,腹股沟疝的腔镜及开放术式等在大屏幕上相继“上演”,更开创性地进行了两台手术同时转播的方式,使与会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学习更多的精彩手术;在热点争鸣环节,随着引导性发言的抛出,持不同观点的医师通过精心的准备展开犀利的辩论性发言,最后由著名专家给出点评与总结,新颖的形式不仅使得与会者开拓了思维,也为许多中青年医师提供了学术交流和展示自我的平台。

疝是个常见病多发病,老百姓俗称“小肠气”或者“疝气”,多数发生在腹壁,是由于各种原因使腹壁组织薄弱,导致腹腔内脏器(如小肠等)从薄弱处突出,在腹壁上形成肿块。最常见的是腹股沟疝,突出的包块发生在腹股沟处,有时可进入阴囊;也有发生在脐周的脐疝;有手术史的患者可发生切口疝,突出的包块在原手术切口部位;还有造口旁疝,突出的包块在肠造口旁,常合并造口向外隆起,导致造口袋难以粘贴。华山医院疝与腹壁外科在姚琪远教授的带领下,早在2000年就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腹腔镜下的腹股沟疝修补术,紧随其后又开展了腹腔镜下的切口疝修补术、腹腔镜下的造口旁疝修补术和食管裂孔疝与胃食管反流病的腹腔镜手术。值得一提的是腹壁疝中治疗最为棘手的造口旁疝,经典的手术方式存在复发率高、手术效果差强人意、术后外观及造口功能恢复不佳等问题,姚琪远教授团队在积累大量临床经验的基础上,创新发明了造口旁疝的新术式——造口重做的腹腔镜下造口旁疝修补术(Lap-Re-Do术式),近期疗效较好,复发率、患者的腹壁外观、造口功能恢复等都有较大改观,在国内外引起极大关注。姚琪远教授凭借在中国疝与腹壁外科的影响力,当选亚太疝学会的执行委员。此外,华山疝与腹壁外科团队在与腹壁疝治疗最密切相关的修复材料基础研究上投入了大量精力,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资助。

今年恰逢华山医院110周年华诞,早春时节的第五届东方疝论坛就此拉开了华山医院建院110周年系列学术论坛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