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虎“留洋”非洲学野化 10年后回家难(图)

06.08.2014  12:04

十年拯救计划最终虎头蛇尾

   15只老虎滞留海外归来无期

  “最早在今年年底,这些华南虎可能就会陆续分批运回国,但是一切都没有定下来。”傅文源告诉本报记者。

  傅文源,是福建梅花山华南虎繁育研究所的所长。他所说的这些“华南虎”,指的是早在2003年,根据一项合作协议,从国内的动物园运到南非参加一项野化生存驯养项目的5只华南虎及其后代。根据计划,这批老虎及其后代,应在2008年就回国归化。可是时至今日,出于各种原因,这些华南虎却依然滞留在了南非,归期,依然是个模糊的未知数。

  除了归期难定外,这个野化项目从一开始就充满争议,是否有必要将老虎送到南非去野化?发起者—名叫全莉的华裔女子究竟是什么身份?这些问题,自始至终都一直存在着。

  人们常说的“龙虎”精神中的“”即指华南虎,为中国独有的动物,因此被称为中国虎。但是在大熊猫已经有上千只的今天,野生华南虎早已经灭绝,仅在动物园中有少量,曾被列为世界十大濒危物种之首。

   老虎“留洋”非洲学变野

  2002年11月,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中国国家林业局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和中国虎南非项目中心共同成立了拯救中国虎项目,并签订了合作协议《开展拯救中国虎项目合作的框架协议》。签订这样一份协议的目的,就是最终在中国实现华南虎自然种群的恢复。

  根据这一协议,从2003年起,陆续有5只华南虎从中国的动物园内被运到了南非的老虎谷。

  老虎谷,本来并不叫老虎谷,只是中国的华南虎落地之后,这个位于南非中部自由州省草原上大约3万公顷的土地才被称为老虎谷。

  这块地,是一个名叫斯图亚特·博锐的人购置作为华南虎野化项目基地的。博锐当时的妻子名叫全莉,正是这位在中国出生长大的女子,发起并实现这项中国华南虎赴南非野化的项目。

  记者发现,虽然协议在2002年签订。早在1999年,全莉就开始构思出了“中国虎保护模式”,并且在2000年,在英国成立了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在美国和中国香港两地注册。

  全莉是什么人?根据她自己的介绍,她在1984年从北京大学毕业,1989年获得了美国沃顿商学院MBA学位,从1990年起担任了著名时装品牌古奇的全球品牌认证官。从1998年起,全莉将自己的关注度转移到了濒危的华南虎身上,从此开始投入这一事业。

  全莉说,自己选择南非,一是在当地旅行中,第一次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让她对猫科动物产生了兴趣;其次,因为在国内很难找到野化老虎所需要的土地。

  博锐则是一位在英国从事金融业的美国人,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的主要经费,就是由他来负责筹集和运作。

   中国虎为何非要南非野化

  拯救中国虎国际基金会当年究竟是如何说服国家林业局实施中国虎赴南非野化,如今不得而知。但是自从这个项目起,争议声就不断。

  中国虎为什么一定要到南非去野化,是中国没有实施野化的条件? 不少专家的答案是否定的。

  早在2003年,在第一批两只华南虎前往非洲前,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的猫科动物专家工作组就公开表示不看好这一项目,认为存在失败风险。

  原国际爱护动物基金会中方代表张立博士就表示,国内完全有研究的场地和研究人员,将老虎送到南非去,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他在接受本报采访时说,当时将老虎运到南非放养,并非因为国内没有条件,而全莉和国家林业局的规划,当时也有不少专家反对过,并不是一个好的办法,国内的梅花山等地都可以作为华南虎的繁育场所。

  他认为,南非并没有老虎,老虎是独栖动物,森林物种,在非洲的草原环境中,中国虎并不一定能找到自己需要的食物,另一方面,一旦这些老虎回国,是否又能适应原生地的环境?

  曾和全莉面对面谈话的中国科学院动物所的解焱副研究员也曾表示,全莉的想法过于理想化,真正的野化训练是非常困难,她在做一个最终将要被证明失败的实验。

  此外,专家们还对是否有必要将华南虎进行野化表达了质疑。解焱说,一个能够长期繁衍的老虎种群至少需要18头雌性繁殖虎,种群的数量至少60头,这些老虎的栖息地也至少要在5000平方公里。其次,在栖息地,还需要有充足的有蹄类动物,才能够支撑起一个华南虎种群。

  当然,全莉也有支持者。全国野生动植物研究与发展中心主任陆军正是华南虎南非野化项目的中方负责人。

  陆军拒绝了本报的采访请求,称一切与华南虎野化项目有关的问题,都由国家林业局来负责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