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医院居家养老新模式 床位留在家服务送到家
不久前,由华东医院主办的居家高龄失能(智)老人家属培训班第二期正式开班。在第一堂课上,华东医院护理部主任程云介绍高龄老人居家护理要则,并带领学员实际操作居家急救常识。
“6+X”:打造居家保健员
据悉,自2009年以来,华东医院积极融入社区、参与社区、服务社区,在与街道的结对共建中,不断拓宽合作领域,拓展合作项目,推动资源共享,造福社区居民,举办医疗保健下社区、关心“空巢”老人、志愿服务等活动,并不定期开设各种培训班,为社区居民群众带去实实在在的好处和便利。
2009年,由静安寺街道、上海市老年学学会主办,华东医院、静安区社会组织联合会、静安区老龄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等联合承办的“居家保健员培训”开班。
原来,在静安寺街道扶持创建的社会组织“青凤老年生活护理服务社”里,有700余名居家养老服务员,大多是外来中年妇女,她们普遍来自农村、受教育程度偏低。为此,街道从中挑选出一批年龄较轻、文化程度较高的居家养老服务员,让她们试点接受培训,成为首批“居家保健员”候选人。
“居家保健员”培训包括中风后遗症、心肺呼吸系统疾病、糖尿病、癌症、失智、骨折骨松等6项初级居家医护基础知识,还根据需要传授X项初级专业护理技能,诸如皮肤护理、压疮护理,失智老人的护理,翻身拍背、吸痰护理,老年人的休息与睡眠,老年人的喂养、鼻饲管护理,老年常见骨科疾病的护理,糖尿病足护理,便秘、腹泻的护理,老年人安全用药护理,中风老人的居家功能锻炼等等,形成了“6+X”的培训模式。
参与授课的老师均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三级综合性医院医护人员,从业时间大于20年,具备丰富的老年医疗护理知识技能及实践经验。除了课堂教学,华东医院还安排学员们跟随临床护士进入医院实习。学员们普遍反映,“原来在病床上,也是可以洗头洗澡的”、“上过课以后,照顾老人得心应手多了”。
培训“居家保健员”的尝试,为提供政策可持续、操作可衔接、经济可承受的社区长期照料服务实施方案作出了有益探索,保健员们成为老人及其家庭欢迎的贴心人和好帮手,同时也走出了一条具有上海特点的专业性“社区+居家”、“家政+医护”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