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提出“十三五”发展目标 杨雄作政府工作报告

25.01.2016  08:27

  上海市市长杨雄昨天在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了“十三五”奋斗目标、主要任务,以及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杨雄说,“十三五”时期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走出创新驱动发展新路,为推进科技创新、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走在全国前头、走到世界前列奠定基础。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建立健全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国际化、市场化、法治化制度规范,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让全市人民生活更美好。一是创新驱动整体提速,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持续提高,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以上,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二是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力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三是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基本建成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文化大都市。四是生态环境持续改善,PM2.5年平均浓度下降到42微克/立方米左右,力争基本消除劣Ⅴ类水体。五是依法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基本建成法治政府,法治政府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围绕实现“十三五”发展目标,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提出了一系列发展思路和举措。一是推进创新发展,激发发展新动力。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大局的核心位置,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使创新成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推进协调发展,增强整体协同性。强化底线约束,注重补齐短板,形成更加均衡的发展结构。其中,常住人口总量控制在2500万以内,建设用地总量控制在3185平方公里以内。三是推进绿色发展,共建生态宜居家园。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推动形成绿色空间布局、绿色生产方式、绿色生活方式,建设美丽上海。四是推进开放发展,形成开放型经济新优势。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促进、“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五是推进共享发展,增进市民福祉。坚持民生优先,注重机会公平,保障基本民生,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养老服务体系、住房保障体系和社会事业体系,使全体市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

  在谈到“十三五”开局工作时,杨雄说,综合各方面因素,建议今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经济发展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全市生产总值增长6.5%-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7%。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5%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4%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与国家价格调控目标保持衔接。环保投入相当于全市生产总值的比例保持在3%左右,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主要污染物排放量进一步降低。

  杨雄表示,今年要着力做好八方面工作:一是深入推进以自贸试验区建设为重点的改革开放。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建立健全制度构架和体制机制,力争改革开放新突破。二是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注重发挥“三区联动”优势,狠抓政策措施落实落地,进一步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三是全力推动“四个中心”建设、经济稳定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准确把握结构性改革方向,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四是织密织牢民生保障网。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继续坚守底线、突出重点、完善制度、引导预期,集中力量办成一批群众关切的民生实事。五是提高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坚持重心下沉、政社互动、共建共享,创新社会治理和城市管理体制机制,切实保障城市安全有序和社会和谐稳定。六是加快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坚持城市建设重心向郊区转移,协同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进一步提高郊区发展水平。七是全面推进文化软实力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和服务质量,加快建设国际文化大都市。八是以更大力度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行最严格的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制度,强化联防联控和区域共治,坚决以硬措施完成硬任务。

  来源: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