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德医风】陈晓军:视救死扶伤为医者当仁不让“寻常事”

19.05.2017  15:54

  耐心接待门诊就医者

对手术做好充分准备

“选择临床医学,就意味着在与生命攸关的地方工作。选择妇产科,就意味着在迎接生命中收获喜悦,在挽救生命中倾己所有。”这是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妇科主任医师陈晓军的人生选择,彰显一名医者的执着追求、仁心大爱。

拥有“全国卫生系统先进个人”、“上海市三八红旗手”、“复旦大学校长奖”等诸多“光环”的陈晓军,在已经走过18年的行医路上,以精湛医术治病,用入微温情暖心,让许多女性患者重新拥有健康的身体、绽放幸福的笑容。陈晓军坦言,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当仁不让的“寻常事”。

时刻把患者事情“装在自己心上”

陈晓军时常告诉年轻医生们,“我们要感谢患者,正因为是他们的信任,才使得我们有机会去治病救人、尝试新技术、追求新进步。”

无论工作多么繁忙,陈晓军与患者始终保持着良好的互动。在门诊坐诊时,她会优先照顾有困难的外地患者,因为她能体会到患者赶到上海大医院就医的不易;每次查房时,她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患者的各种问题,耐心告诉患者出院后的注意事项,还曾亲自为严重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患者放腹水;对于一些病情罕见的特殊患者,她会不嫌麻烦主动告知自己的手机号码,以便于患者的诊疗咨询;下班时不管多晚了,她都要查看一遍手术患者才放心离院;休息日或节假日里,她也会打电话到病区询问患者情况……这一切,在陈晓军看来,都是自己的“本分事”和“上心事”。

曾经有位名叫小丽(化名)的患者因腹部肿块,出现频繁持续性下腹痛和发热,急诊就医后入住陈晓军所在病区。此时,小丽因长期肿块压迫,已出现排尿困难、肾血管受压,以及巨大肿块坏死等造成的代谢负担,身体状况急剧恶化,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症状,生命危在旦夕。陈晓军仔细查看病情后,与多学科专家进行了讨论,明确了手术为主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挽救小丽生命。在对小丽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并实施前期透析治疗后,组成了跨医院、多学科诊疗组,确定了数套备选手术方案,最终手术在多方专家的保驾护航下顺利完成,小丽重获健康。

让小丽特别难以忘怀的是,陈晓军连续两周前往小丽所在的外院监护病房,查房、换药、清创,与外院专家共同探讨小丽术后监护情况及后续治疗措施。“每当看到陈医生出现时,我就感到自己的病一定会治好的。”康复后的小丽对陈晓军满怀感激,对此,陈晓军只是淡然一笑,她知道前方还有一个又一个的“小丽”在等待着救治,她希望能用自己的付出和团队的力量,让更多的“小丽”好起来、有希望。

科研增添临床工作“能量和底气”

置身名列国内同行前茅的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陈晓军结合医疗工作实践,积极开展一系列针对妇科临床疾病的医学科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造福于患者。

“要从事医学科学研究,必须脚踏实地、甘于寂寞,一分耕耘才会有一分收获。”陈晓军说,“得益于自己在医学科学研究方面的不懈努力,使得自己在临床工作中潜移默化地增添了能量和底气,更能给患者以信心和希望。”

近年来,陈晓军致力于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研究。据陈晓军介绍,子宫内膜癌是最常见的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之一,其中40岁以下女性所占比例可高达14%。对于子宫内膜癌或癌前病变,全子宫切除是目前医学界公认的首选治疗方案,但是对于尚且年轻、强烈要求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来说,这样的治疗却会永远失去当上母亲的权利。

为此,陈晓军在妇产科医院组建了能够让子宫内膜病变患者保留生育功能的优秀医疗团队,并牵头实施全国首个子宫内膜病变保留生育功能多科会诊。对于复杂的子宫内膜病变患者,陈晓军定期召集病理、B超、宫颈、生殖内分泌等多学科专家,对患者的检查和诊断结果进行讨论,力争在保证患者生命安全的基础上,最大限度地寻求保留患者生育功能的最优治疗方案。

陈晓军曾接诊过一名备孕6个月期间,一直存在阴道流血现象的患者。该患者到当地医院检查确诊为子宫内膜样腺癌,医生建议切除子宫。患者不甘心,辗转来到了陈晓军处就诊,希望能保住子宫、保住做母亲的可能。陈晓军接手了这名患者,通过病理会诊和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患者的腺癌病灶并没有出现浸润和远处转移的迹象。在经过多学科会诊后,陈晓军决定对患者施行保留生育功能的治疗。3个月的药物治疗后,最终检查结果发现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灶逆转为不典型性增生,病情出现了好转。于是,陈晓军又邀请请多学科会诊团队中的生殖内分泌专家帮助患者将子宫内膜调整到适合受孕的状态,同时介入科专家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双侧输卵管通液,随后患者转诊至妇产科医院的“集爱中心”接受人工授精。令人惊喜的是,患者次月就成功怀孕,如今,这位幸福的母亲每每提及这段“有惊无险”的就医历程,都难掩对陈晓军及其团队的感恩。

怀揣为社会和民众服务的“初心”

这些年,由于妇产科医院建设和发展的需要,陈晓军的工作岗位发生了一些变化。但是,从立志从医开始,她始终不忘“服务社会、奉献关爱、救死扶伤”的初衷。

陈晓军曾前往地处西部地区的甘肃省天水市第四人民医院,帮助当地医生规范诊疗常规、开展临床医疗;在那场牵动全国上下的四川汶川大地震发生后,陈晓军作为上海市派赴灾区的第一位妇产科医生,接到命令仅12小时后就奔赴都江堰市参加抗震救灾医疗工作,作为中德野战医院妇产科负责人,陈晓军在各种检查和治疗设施异常匮乏的条件下,带领全体工作人员为受灾群众尤其是孕妇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时间会冲谈许多记忆,但陈晓军说,“自己一辈子都会记住那段日子,那是最能体现一个医者良心和责任的‘考场’。”

如今,随着新媒体的普及,陈晓军不断琢磨如何用最便捷的方式,将对患者的援助在“线下模式”的基础上,尝试贴合时代的“线上模式”。为此,陈晓军及其团队利用业余时间建立了“子宫内膜那点事”微信群,为子宫内膜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提供交流平台,解答各种问题,确保患者的最佳治疗效果;利用业余时间,在医学网站发表有关内膜病变科普文章,已经为上千名患者答疑解惑;同时,还积极通过线上互动,为患者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提供更有力的帮助。

“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己之心”,这是如今身兼妇产科医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的陈晓军,时刻警醒自己的座右铭。她认为,救死扶伤时的自己“最漂亮”,诊治康复后的患者“最幸运”,她希望自己永远当一个能够不断地带给患者好运的“美丽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