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医院纷纷试水"新媒体看病" 掌上就诊颠覆传统

05.12.2014  06:23

  东方网12月5日消息:据《劳动报》报道,目前,上海全市医院年诊疗总人次已达2.4亿,三甲大医院日均门急诊量破万更是常态。挂号、就诊、取药都要花费不少时间排队,传统就医模式下“N个”队列的叠加,让患者一走进医院就容易焦虑。记者从昨天召开的全市卫生计生系统新媒体提升医疗服务现场交流推进会上获悉,上海各大医院纷纷试水新媒体看病通道,有的还将移动医疗服务站开进700余家社区企业,下一步还将试点“掌上健康社区”、大数据生命体征采集等创新服务品种。

  昨天,长征医院“门诊无边界医疗服务平台”正式亮相。记者发现,这一平台包括门诊导航、预约挂号、机构转送直达、随时问诊和追踪随访等五大模块,有效实现了医院服务能力与个体化医疗服务需求之间的无缝对接。

  患者实名登录“门诊无边界医疗服务平台”后,可通过“智能预检分诊”和“在线咨询”,及时准确地找到最适合自己就诊的科室和专家,大大缩短就诊时间。预约平台在患者就诊前一天由短信平台科学为病人分时,下发分时短信提醒患者就诊,减少患者在医院的等待时间。对于已设置“分层预约”的专家,患者只需点击“预约申请”并通过服务平台上传相关病情资料后,将由专业人员进行筛选,避免患者走冤枉路,将有限的专家资源用到最需要的患者身上。

  而最令人瞩目的则是“机构转送直达”功能———打通医疗机构间、医院和社区、企业及写字楼之间的壁垒,建立移动医疗服务站。医院、企业、社区等只要通过申请成为长征医院的协作机构,就可在线完成患者的就医、咨询、预约等一系列需求。目前,已经有700余家机构成为长征的转送直达协作机构。黄浦区外滩街道的“咏年楼”是老年综合服务中心,自从长征医院的“门诊无边界医疗服务平台”终端设立之后,这里逐渐成为移动医疗服务站。通过终端,老人们在志愿者帮助下,能够与长征医院的专家教授在线交流、咨询,同时还可以及时获取最新医疗健康知识等信息。

  此外,这一平台还有随时问诊功能———为患者提供手机端查询,目前由13个“微科室”、“医患互联APP”和“预警提醒”三大模块组成。

  市卫生计生委透露,未来将有更多创新医疗服务新媒体模式出现,包括借助数字化、可视化模式,进行疾病预防、个性化医疗、生命体征采集、健康监测,将有限的医疗资源让更多人共享。还可运用云计算、移动应用、社交网络媒体推出“掌上健康社区”、“医疗机构便民地图”等公共产品,与社区信息、地铁公交信息、停车位APP信息等社会信息系统集成,实现医疗服务的最大公约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