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医院"就诊时间可省一半 "网上行医"不可取

19.08.2014  10:47

  8月19日消息:“身体不舒服,低头问手机”,这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并非天方夜谭。就在昨天,第三方支付巨头支付宝宣布与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合作,共同推出“未来医院”计划,搭建移动医疗服务平台。而上周五,作为上海市建设智慧城市重要一环的“智慧医疗”O2O项目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上海联通与上海医联中心合作,推出了全国首家O2O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用支付宝就诊节省一半时间

  从昨天起,用户在支付宝钱包的“服务窗”中添加并关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就可体验到全新的移动就诊服务。用户绑定自己的就诊卡、社保卡或者上海市医保卡,就可用手机进行挂号、缴费、候诊和查取报告等操作。另外,点击右上角的“他人”按钮,也可以绑定自己亲朋好友的就诊卡,最多可绑定三个。

  记者体验后发现,通过支付宝钱包,无论是挂号还是缴费,时间上都大幅缩短,与平时繁忙时段相比,使用支付宝钱包的就诊能节省将近一半的时间。

  记者登录支付宝钱包,添加“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服务窗后看到,用户在准备就医时,可在该服务窗页面,点击“我要就诊”,并可以选择“预约”和“当天”两种方式,支持所有的科室与医生。选择相应的科室之后,用户将在支付宝钱包收到一条缴费提醒,点击即可支付挂号费。挂号成功后,用户就进入候诊状态,即可在“医院信息

  中点击“候诊查询”,查询自己候诊信息。同时,医院也会通过支付宝钱包主动发送消息,提醒患者注意候诊信息。患者则可以选择居家候诊,待快轮到自己的号时,再去医院,减少在医院的等候时间。

  完成检查后,支付宝钱包会给用户推送消息,直接在手机即可查看相关报告,无须排队打印。例如产检孕妇可以通过支付宝钱包获得唐氏筛查、超声检查、血液检查等多个详细的报告数据。此外,针对需要定期检查的患者,还设有智能复诊功能,定期提醒患者检查与就诊。

  据悉,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所有的自费病人均可使用支付宝钱包付款。除此之外,使用医保的患者,也可用支付宝钱包进行结算。同时,支付宝与一妇婴合作首创了“预授权”的方式,实现了“医保准实时结算”。使用医保的患者,在使用支付宝钱包挂号之后,医院会冻结该支付宝账号一定额度的费用。

   上“医联云健康 可实现在线求医

  上周五推出的“医联云健康”App是依托申康医联大数据平台,利用上海联通强大的通信资源和云能力,结合泰福医疗战略合作伙伴的医疗服务,聚合三方资源和技术优势为上海居民打造的专业智慧医疗O2O服务平台。

  “移动医联”及“专病专区”是“医联云健康”APP的两大亮点功能。通过用户演示记者看到,该APP能将症状咨询、分诊咨询、预约挂号、报告查询等一系列就医前后过程,全部在手机上获得解决。

  以该APP体验者小章为例,经常胃痛的她某日在办公室又犯起了老毛病。拿出手机打开“医联云健康”APP,小章在“专病专区”内的“我要咨询”处打字问道:经常感到胃痛,请问是什么原因呢?第二天,她就收到了来自专家医生的“新消息”,回复中医生列举了该症状的几种可能性,并建议小章去医院消化科进行检查。小章于是在APP的“移动医疗”中选中了“预约挂号”,页面上立即跳出医院、科室、医生、时间这四个项目。根据自己情况,小章最终选择了瑞金医院门诊消化科的一位女性医生,并将预约时间定在周六上午的8:00-9:00,手机页面上的状态一栏随后显示为“预约成功”。

  当天,小章按时到达医院后出示手机经护士确认,没花时间排队便很快看上了病。在医院做了几项检查后,其中有一项检查结果报告要隔天才能取。小章不想再跑一次医院,于是第二天,她在APP中点击“报告查询”,便轻松读到了自己的身体检查报告。如对报告中的一些指标数不清楚,用户还可以点击“申请解读”,一般在1个工作日内就会接到专家医生的电话回访。

   医疗APP鱼龙混杂缺乏监管

  然而,在移动医疗大势所趋的同时,“克隆式”发展带来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因过度信赖APP上在线专家而耽误就诊的事例也时有发生。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移动医疗市场规模将达29.9亿元,到2017年这一规模将达到125.3亿元。

  “造成目前这种鱼龙混杂状态的主要原因,是政策法律监管的空白。”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副主任高解春告诉记者,网上热门的移动医疗APP主要存在两点问题。一是对患者隐私的保护问题;二则是万一发生了误诊、误断病情的状况,用户不仅耽误治疗,还将面临维权困境。

  他特别强调,“在监管空白情况下,‘网上行医’这样的做法并不可取。”由于疾病具有复杂性,不能简单从表象来判断,“隔空猜物”无疑将加大误诊风险。在这一点上,一些正规平台将不会涉及“问诊”这一环节,核心的看病过程仍需患者前往正规医院完成。

  记者了解到,在规范医疗行为方面,我国有“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师、中医师个体开业暂行管理办法”等,但并未对网上诊断的主体资格及诊断途径做出明确规定。有业内人士建议,对移动医疗产业的审查、备案、医生资质、医疗纠纷处理、消费者维权等问题予以明确、细致的规定,将改变移动医疗产业野蛮生长、鱼龙混杂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