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身边先进 树优良作风】身边的好医生 居民的贴心人——记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
真北路星梅花苑主干道的尽头就是星梅社区卫生服务站,这里看着规模虽小,可挂号、就诊、配药、吊针、打针“五脏俱全”,每天进进出出也有不少病人,平日“全科医生”胡承伟坐堂接诊,并管理着整个服务站团队的工作。仅半天就有几十个病人来问诊,多时一天要接诊150多人。
作为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全科医生,“80后”的胡承伟是如何独当一面呢?相比大医院里的专科医生,又有着怎样的区别?
家庭医生,兼任“家庭调解员”
不少人常抱怨,去大医院看病需要大排长龙,可是真正轮到医生问诊却只是几分钟的时间。但是,在社区卫生服务站,这样的情况不会发生,这里排队的人不多,医生也会耐下心来细细听病人详述自己的不适,他们时常还会提着药箱走进居民家,为出行不便的病患提供服务,所以还被称为“家庭医生”。经过这些年的基层历练,胡承伟已养成了“多问一句”的习惯,这也使他为病患解决了几件难事。
居民王阿姨患有高血压。在一次测血压时,胡承伟发现她的收缩压很高,第二天数值依然高,但是王阿姨的血压平时都是很稳定的,这一反常情况引起了胡承伟的注意。经过不断追问,王阿姨这才坦白,自己最近根本没吃高血压药,因为儿子工作忙已经两个星期没来看她了,她跟自己赌气才拒绝服药。于是,胡承伟给老人做起了心理疏导,告诉她停止服药的严重性,一边还当起了家庭调解员,给老人儿子打电话告知情况。通过他的努力,王阿姨又继续服药了,并建议她儿子为老人配备了专门药盒,以后方便检查老人按时服药的情况。而为病患担任“家庭调解员”的工作,在他从医几年来,早已司空见惯。
时间久了,来往多了,医生和病人之间也就熟络了。病人少的时候,胡承伟也会和病人们多聊聊,有时也能发现些“问题”。年过八旬的郑阿婆身患糖尿病多年。在一次闲聊中,胡承伟发现郑阿婆用来控制血糖的胰岛素不属于基本药品,社区医院配不到,只有去大医院才有。而老人家腿脚不便,儿子又经常出差,所以每次配药都是一件麻烦事。于是,胡承伟决心要管这桩“闲事”,经过多方协调,他将郑阿婆所需的胰岛素调剂为社区医院的基本药品,这样一来配药就不用跑远路了。同时,他还替郑阿婆向厂家申请了新的胰岛素笔,在刚完成调剂的一个月内每周上门为郑阿婆测血糖,确保血糖稳定。
走进社区,拉近医患距离
社区医生敬业尽责,居民们对胡承伟也越来越信赖。家里的烦心事、与子女的矛盾、看到社会不良风气等等事情,也会来与他谈起。“有时候他们过来,就是找一个倾诉的对象,关键倒不在看病,就是来发发牢骚”,胡承伟笑说。在他的桌边,还放着几包病人们送他的小点心。
然而,胡承伟也坦言,2011年,刚刚经过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他,来到长征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负责开展家庭医生试点工作时,居民们并不怎么信任这个年纪轻轻的社区医生,相比更青睐大医院。“可能是我把重点放在了门诊看病上,而不是放在为社区居民提供健康服务上”,他这样猜测,由此他想到了一个主意。
胡承伟主动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提议,希望能够走出卫生站,下到居委,为居民做医疗咨询。这一建议很快得以实现。之后,他每周都会花半天的时间走进一些小区的居委会,现场坐堂接受各种居民的医疗咨询。大家可以来找他量血压,也可以拿了化验报告请他解读。渐渐地,居民们觉得这个社区医生也不错,对病情的讲解跟二三级大医院的医生没啥区别,慢慢对他更加信任了,医患之间的距离也拉近了。这项举措随后在全区推广开,现在普陀区的所有全科医生每周都会抽半天时间下到居委会,为居民答疑解惑。胡承伟则每周三下午都会走进梅六居委开展健康咨询。另外,他每个月还会安排一次健康讲座,“因为一下午的时间,有时十几个病人咨询的问题都很相似,所以不如办一场讲座,大家集中在一起,你提一个问题,他提一个问题,所作的回答大家都能听到、都能了解,这样效果更好。”而全科医生每月讲座的形式,现已在长征镇率先推广开。
扎根基层,不忘继续提升自我
2008年,上海向全国招考,开展三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正是想以此培养一批能下社区的全科医生。也就在这年,胡承伟从湖北考到上海,在仁济医院“回炉”再练三年,成了上海首批“全科医生”。
“侬啥伐适宜?”“肚皮撒伐?”在社区从医四年,使这个湖北小伙在就诊中也时而蹦出几句“洋泾浜”上海话。现在,他闲暇之余正积极学习方言,“虽然还不太会讲,但能保证患者讲的我都能听懂、交流没有障碍,平时我在小区里也会主动跟居民试着用上海话打招呼、问问病情。只有克服语言障碍,才能跟居民打成一片嘛!”他说道。
胡承伟好学,至今他还保持着多年的习惯:背药物说明书。当他还是一个医学院学生的时候,在医院儿科实习,每当开药时,孩子的家长都非常谨慎,“这药有没有副作用?”“要是过敏了怎么办?”这一个个追问使得他觉得心里没底,开了方子都要去请教老师。老师就教了他一个“笨办法”:如果不知道,那就把药物说明书背下来。所以,胡承伟后来收集了不少药物说明书,默默记在心里。至今,他还保留了一些在身边,印象不深刻时,再拿出来看看。“有的高血压药,服用后会有干咳的副作用,许多人并不当回事,但我还是要问一下病人服用后有没有干咳?所以,第一次给病人开药,都会说清可能会有的不良反应,也让病人心里有底。如果不说,病人责怪下来就不好了。有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对得起居民的信任嘛!”
有人曾问胡承伟,你有了在上海三级医院的培训经历,现在回到社区工作,觉得值吗?他回答:作为一个80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都应该充满激情和希望。既然我们赶上了医改的大潮,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就应当做改革的先行者,“扎根社区、服务居民”是我无悔的选择。